中国企业员工脑电波扫描系统是否有效?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中国企业员工脑电波扫描系统是否有效?
中国企业员工脑电波扫描系统是否有效?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报道,中国工厂引进员工脑电波扫描系统。敷设在工人帽子上的传感器追踪脑电波。人工智能对工人的心理情绪状况进行实时分析并得出结论。这样,公司就能够优化工作流程。但人脑扫描系统实际上是否这么有效?

《南华早报》文章中列举的细节很少,只是指出,传感器敷设在特制的帽子上,不管它是工人头盔,还是火车司机大檐帽。在工人整个值班期间,传感器一直在收集脑活动数据,人工智能可以实时注意工人的愤怒、悲伤、消沉状况。在这些情况下,工人可能被送去休息,或被调往更平静的工作。据报道,火车司机、复杂设备操作者、电力网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需要高度集中精力,这类员工已经采用了脑电波扫描系统。

人工智能能取代中国医生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人工智能能取代中国医生吗?
《南华早报》报道,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从2014年起开始对员工使用情绪监控技术,此后盈利增长了约20亿人民币(约合3.15亿美元)。宁波申阳物流公司(音译,Ningbo Shenyang Logistics)就采用了脑电波扫描系统,但没有注明这么做的经济效果。在最繁忙的京沪段高铁上,高铁司机佩戴特制的大檐帽。顺便提一下, 上海一家医院采用了脑造影术, 而且还是更先进的版本。系统对病人的脑部活动进行扫描,借助"智能监测摄像头"分析他的脸部。在病床下面安装一种确定机体运动和姿势的传感器。人工智能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可以确切预测病人的不合适行为(对精神病院来说极为迫切)。

但由此出现一个问题:是否可以依赖脑电波扫描系统?如果系统犯错,或者数据解读错误,责任将由谁承担?互联网观察家刘兴亮认为,技术本身是可靠的,也是富有前景的,但需要长期试验,目前它还不成熟。

他认为,"我认为这个技术是靠谱的,至少从原理上来讲,可行性是非常强的。至于这一系统的准确性具体能达到多大的百分比,我很难说。我只能说,这个系统从技术操作角度来说,是没有多大障碍的。接下来就是要看更多的实践结果。这就像一种新的药物研发过程一样,药物研发出来之后,还需要几年的临床试验。这一人脑监控技术的研发已经基本完成了,但是还需要通过"临床"来收集更多的数据,因为人工智能是靠两条腿驱动的--一条腿是算法,另一条腿是数据。再好的算法,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作支撑和配合,这样的算法都是瘸腿的。此外,正如所有的规则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平等,规则只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公平,没有百分之百公平的规则。具体到这个系统上,系统的确会存在一定的失误率,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只要将失误率控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就是可以接受的。"

但一些专家迄今认为这项技术不宜大范围采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心理学教授、注意力实验室主任白瑞·吉斯布雷克特(Barry Giesbrecht)指出,脑造影术在临床医学研究的条件下可能是可靠的。美国科技新闻及媒体网络The Verge援引吉斯布雷克特的评论报道,脑造影术是在没有别的噪音和刺激物干扰的室内进行的。

美国陆军研制出能加快士兵培训的人工智能系统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美国陆军研制出能加快士兵培训的人工智能系统
更何况,仪器在开展每项研究前都会进行校准,从而使肢端不要运动或疏忽脑部活动。在此情况下传感器上涂上凝胶,使它们不捕捉别的噪音。吉斯布雷克特教授说,哪怕是在这种情况下,也只能说大脑病理学是可靠的。他认为,极难借助脑造影术解读心理情绪状况。

当前试验在工厂引进脑活动监测系统后取得成功,实际上可能相当具有相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情况将保持不变。几年前没有人料到,中国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成为世界领头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在拍摄电影《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时,未必想到中国将试图预测犯罪。科幻成为现实并不罕见,在中国更是如此。因此,在脑电波基础上高质量控制生产可能不是这么遥远的事情。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