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领导人会晤后,美国牛肉出现在了中国超市,而中国鸡肉也出现在了美国市场。另外,中国允许美国银行开展许多以前不被允许的业务,并许诺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无疑出现了一定的进展,但这未必是百日谈判的结果。众所周知,2003年中方因“疯牛病”对美国牛肉下了禁令,但在排除了一些形式上的技术障碍后,于去年9月就已为美国牛肉开了“绿灯”。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中国区副会长彭捷宁(Jacob Parker)在评论百日谈判时指出,暂时还不清楚中国对美银行何时开放本国电子支付服务市场以及美国企业何时能提供信贷风险评级服务。也没有透露任何有关对华“钢铁贸易战”是否有所收敛以及中国投资商购买美国资产时是否不再受到歧视等方面的消息。所有这些问题都将是此次首轮对话的主要议题。
观察家们注意到,7月19日开始于华盛顿的对话前夕,特朗普任命美国丹尼斯·谢伊(Dennis Shea)为美国贸易谈判副代表。而他向来以对华贸易态度强硬而著称。丹尼斯·谢伊是美国国会美中经济暨安全审查委员会副主席,负责对两国间的安全、经济和贸易进行评判,包括对中国是否履行世贸组织的义务。去年11月,该委员会曾呼吁国会出台禁止中国国企收购美国公司的法案,声称北京利用国有企业收购美国公司,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该委员会还建议国会提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其他负责管控外企购买美国资产的机构的角色。
美国与加拿大研究所副所长维克多·苏皮杨认为,中美贸易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特朗普主张把就业机会带到国内以及减少美国对进口依赖的后果。维克多·苏皮杨说:“中国是世界以及对美最大出口国。美国销售的大部分消费品都是中国制造,包括中美合资企业的产品。美国消费品市场中大约80%产品来自中国。特朗普就是想减少美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好让这些商品产自美国。还想大幅提高关税至45%,让中国失去对美出口的兴趣。特朗普的这一想法未必能得到实施。美国若能对华关闭市场,当然会给中国造成巨大困难,但它也给自己制造巨大困难,因为如果这些商品开始在美国生产,那么价格将飞上天,会出现巨大通货膨胀。没错,应当在美国创造就业岗位,但是谁也无法消灭国际劳动分工,特朗普也做不到这一点。他的这种想通过行政手段迫使企业做政府想做的幼稚想法,我觉得不会奏效。实际上特朗普的顾问们以及中国政府都明白这一点,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一直坚持寻找妥协。”
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中国经济学者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中美即将举行的首轮全面经济对话指出,“对中美首轮全面经济对话的关注点不是两国能够达成哪些进出口协议,而是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情况。目前全球经济增长步入低增长时期,中美这两个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一半,而且近些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在30%以上,去年达到了41 %。因此,两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反之,如果中美两国经济政策无法进行协调,这对于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而言将是非常糟糕的。例如,俄罗斯等国财政收入和出口对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依赖程度较高,而世界初级产品产业的行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两国的经济政策走向。美国2009年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美国量化宽松第一阶段放水所带来的最大冲击不是通货膨胀压力,而是后来收紧货币政策后带来的冲击,极有可能会重演80年代席卷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阵营国家的债务危机。近些年初级产品行业的形势和美国货币政策的收紧,已经让初级产品出口和生产国感到了冲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初级产品国和经济政策对全球市场影响力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中美在两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协调势必会对全球初级产品和商品市场行情走向产生决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