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战略路线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为路线往往不会随着总统的更迭而改变。其实质就在于,遏制中国,支持(中美关系)现有的牢固的经济基础,并将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显然美国也在寻找地区其他可以建立互利经济关系的伙伴,避免仅同中国一国存在合作的经济基础,比如,同越南积极发展关系。美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的地区伙伴,以遏制中国。美国还将继续寻找这样的伙伴。在军事领域美国仍将确保地区的力量投射。其主要工具就是利用本国的航母攻击群。这种力量投射政策面对的来自中国的主要威胁就是常规中程导弹的潜力,尽管也需要考虑到安装核弹头。而这意味着,美国人将继续在本地区加强反导防御能力。朝鲜的核计划恰好可以在这方面帮助美国人。它给了美国在韩国部署反导系统的借口。后者可以监视中国从安全角度看非常敏感的地区,例如,借助萨德可以监控中国的导弹基地、试验场和近海水域。中美关系中的这个问题将激化中美在本地区的矛盾。"
"中美之间正在争夺各自的影响力,力争让自己的地位更牢固,争取到更多的经济实惠,以及对东南亚的控制权。近来在这些方面中国或许取得了虽说不大但绝对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这就是:它加强了在南海的地位,造了岛,之后又同来访的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领导人达成一致,可以说,把两国拉到了自己的一边。当然,这些国家还会在中美之间找平衡,但总体上已经很明显,它们将倾向于中国。这意味着,中国迟早将完全控制南海。美国在同中国的这场博弈中已经失败,它逃避不了这个事实。现在美国该怎么办?它将力争恢复自己在东亚的地位还是承认失败,还是寻找同中国的某种暂时的妥协?还很难说。但是事实毕竟是事实:它在这方面遭到严重打击,美国同东南亚盟友的整个大厦出现严重裂痕,也就是说,美国新政府将被迫同更强大的中国打交道。中国将在东南亚,乃至在整个亚太地区取代美国。"
香港《南华早报》11月7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了中美在组建扩大自己影响力的各种组织方面的具体表现之一。这就是美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中国的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别尔格尔也持同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在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中美利益的对抗将随着中国取代美国以及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努力不断加大而更加激化。别尔格尔解释说: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当然就是为了压制中国。美国又在伙伴国遏制中国,而且还会继续下去,这是一个长期的趋势。一方面,两国经济联系总体上不应受损害。这些关系足够牢固、多样、稳定,所以未必会出现大的变化。而所有那些现政府制定的政策,无论是克林顿还是特朗普都会继续执行下去。这是不可避免的。中国自身也将努力削弱美国的各种联盟。自然美国将对此做出强烈反应,采取强硬手段。但是美国的能力总的来说是有限的,它已经拿不出什么对付美国经济‘进攻'的有效手段了。"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杨勉的观点总体上与俄罗斯专家的观点相吻合。他说:
"由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的从政纲领不同,他们将来各自的对华政策也会有所不同。但是从根本上讲,无论是哪个党的总统候选人最终获胜,他们对华政策的基本性质是不会有太大区别的。我认为,现在中国正在崛起,他们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目标不会改变。美国与中国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也就是中美的结构性矛盾不会改变。他们只是在手段、具体政策上会有差别。具体而言,特朗普的"孤立主义"情绪比较强烈,而希拉里传统的"干涉主义"情绪十分严重。但是,他们的对华强硬态度却是一致的。特朗普在经贸问题上对中国大放狠话,希拉里在亚太再平衡政策和国家安全政策上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而且希拉里还是奥巴马政府时期对华政策的重要制定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