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抑或是不易实现的想法?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底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言时表示,中国将在2060年之前达到“碳中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和韩国总统文在寅也紧随其后,分别承诺将在2050年前摆脱碳排放。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许勤华认为,在中日韩三个国家中,中国面临的任务最为艰巨。
“目前来看中国的压力相对较大,因为我们的能源需求还在增长,能源结构正在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提出这一目标是展现大国担当。当然,也是基于我们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基础上所设定的”,——许勤华说。
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网站上的统计数据,中国2019年的碳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占27.2%。日本的碳排放量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3.3%,位居第5位;而韩国占世界碳排放总量的1.7%,位居第9位。
许勤华认为,中国领土的范围、人口基数以及“世界工厂”的称号,确实使这个任务变得更艰难,但对中国和另外两个国家来说,这个任务都不被视为是完不成的任务。
“目前存在两个变量,一个是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口增长量;二是科技发展速度,特别是低碳技术的研发。我们可以看到,东亚地区的人口不会像非洲、南亚那样增长,比如韩国和日本都已经达到了峰值,而中国也已经提出要放开三胎的政策。虽然有政策的推动鼓励,但是我们基本已经可以确定人口总量不会出现大幅上升。同时地区经济经过疫情的打击,也需要时间来缓冲。再加上科技的突飞猛进对低碳排放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当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时,对于是否能够达成目标,我个人是持乐观预期,并报以相对谨慎的态度”。
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世界经济和政治系兼东方学院教授项目负责人丹尼斯·谢尔巴科夫对日本实施计划的看法有点不太乐观。
“日本现在是世界上碳排放量居第五位的国家,该国能源平衡表的87%依赖热电站。日本核电站因2011年福岛核泄露事故而关闭,只有几个核电站重新启动。2012年日本时任首相野田佳彦在福岛核泄露事故后很快宣布,日本将在2040年前完全放弃核能。因此日本政府在未来10年建议投入运行新热电站。考虑到这两个因素,日本现任首相菅义伟把希望寄托在‘绿色能源’上,也就是说寄托在所谓的可再生能源上。但可再生能源在日本能源平衡表中的比例仅占11%,发展可再生能源需要极大的投资。”
虽然规定了最后期限,但分析师们的看法是韩国无论如何都会施压,从而使中国与他们一起实现“碳中和”。在2049年年底时,摆脱碳排放可能成为致敬新中国建立100周年纪念的最佳礼物。
合作或者竞争?
“除了象征意义外,这些政治责任是对市场释放的强大信号。这尤其涉及到中日韩三个主要的贸易伙伴,三国也是巨大的煤炭销售市场。但这里重要的是指出,中日韩三国政府与近年来的亚洲大型公司步调一致”,——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日经亚洲》(Nikkei Asia)上撰写专栏文章中写道。
比如,韩国韩国国民银行(KB Financial Group)、韩国三星物产公司(Samsung C&T)和韩国电力公司(Kepco)已经采取减排措施,放弃煤炭,虽然仍十分依赖煤炭。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商——泰国卜蜂集团(CP Group)前阵子承担了达到碳排放为零的责任。不久前,东南亚最大的油气生产商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也加入了这些公司的行列之中。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观察到同一个目标不仅把国家任务联合起来,也把商界任务联合起来的过程。
亚洲三个最大经济体是否会为了在环保方面开展合作而联合起来?
“我认为存在这种可能性,——许勤华认为,——因为像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减排和保护地球等主题是国际通用的,是人类绿色发展的命运共同体,决定了我们今后发展的前景,在这方面大家是共同利益大于差异”。
许勤华还相信,合作将超过3个国家的框架。她还介绍了俄中两国在这个领域的协作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像俄罗斯还加强了与中国在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技术方面的科创合作,以共同努力改善环境问题”。
许勤华认为,这可能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本首相菅义伟和韩国总统文在寅联合地区领导的关键领域。
在本该于今年11月举行但被推迟到2020年11月举行的英国格拉斯哥国际气候会议举办前,关于新领导单元是否已经形成这一点将为外界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