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不久前人们还预测印度将取代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印度像中国一样,人口众多。但与中国不同——中国富人越来越多,劳动力成本也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而印度依然谈不上是个富裕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去年印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勉强超过2000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的这个数字是它的五倍。因此自然可以假设:印度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世界工厂,因为那里现在具有与中国相似的社会经济条件,用自己的人民生活必需品充斥全球市场。
为了鼓励投资者对印度经济进行投资并在印度发展生产,印度政府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减税。公司所得税税率从30%降至22%——这是整个后殖民时期的最低税率。此外,对从零开始或未开发的生产进行投资,所得税税率现在仅为15%。另外,正在创建特殊房地产基金以刺激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私有化进程正在加速前行。
仅税收刺激措施就使国库损失至少200亿美元;所有这些措施已经导致今年的预算赤字可能会超过政府设定的GDP的3.3%的目标。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效果不大。本国企业不愿扩大规模,而外国投资者甚至更愿去中国设厂,尽管冒着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的风险。例如,苹果公司已经开始在印度组装廉价的iPhone SE和6S,但是生产规模受到国内市场需求的限制。由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特征,在印度投资仍然是一项风险很大的行动。正如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教授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的那样,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成功迄今为止无人可以复制,尽管愿望十足。龙兴春教授说:
“印度本身是希望能够走中国的道路,因为中国的模式非常成功,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从而创造就业机会。但是印度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格外落后,并且短期内也无法得到改善,再加上土地制度、劳工制度等问题,都制约了其制造业的发展。外国公司在印度投资建厂的风险极高,劳工不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经常罢工难以解雇,可以说这是连印度企业都很头痛的事情。此外,印度受土地制度的限制导致征地速度很慢。那么中国则不存在这些问题,因为中国土地公有制、归国家所有,不仅征地速度快,劳工的效率也非常高。并且中国对对外开放政策非常有信心,积极通过扩大开放来参与全球价值链,反观印度则认为自己毫无竞争力,观念上对开放政策也是持保守的态度。因此我认为印度并非不想学习中国的模式,而是学不了。”
事实证明,如果需要调动资源以实现经济发展的突破,印度的“民主”发展模式不会成功。根据印度法律,为了获得用于建设高速公路或任何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的土地,必须征得涉及土地的所有人的2/3同意。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由于当局无法同土地所有者达成一致,到去年年底全国有435个基础设施项目被冻结。例如,早在1999年,时任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就启动了一个建设连接印度最大城市新德里、孟买、金奈和加尔各答的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原定于2006年完成。但实际上仅在2012年才开始投入运营:有关从人们手中购买土地的众多诉讼导致项目拖延了六年的时间。龙兴春就此指出,中国正是从基础设施的发展开始的,没有基础设施的发展,其他经济部门就不可能发展。龙兴春教授说:
“我认为最需要借鉴的经验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制造业、服务业、甚至是过去中国的乡镇企业,他们的发展都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然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实在是糟糕,所以印度当前还是需要争取推动印度征地法律和劳工制度的改革,以便为基础设施的建设扫平障碍。因为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会,还能增加GDP,有利于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
另一个重要问题来自印度的劳动法。 1947年的《工业纠纷法》规定,所有雇用100名以上员工的公司在业务重组、人员裁剪、甚至连解雇员工都要获得国家许可。在当局看来,借此可以维持就业率以及社会稳定,因为印度70%的人口仍生活在农村。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阿列克谢·库普利亚诺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总体而言,印度政府承担着许多不想放弃的社会义务。阿列克谢·库普利亚诺夫说:“在印度经济中,有许多具有社会意义的行业雇用了大量的员工,这些部门支撑着印度工业基础,尽管它们亏损。印度不能牺牲这些产业。印度经济学家认为,现在经济已经达到最低点,需要进一步收紧经济手段,以便让经济恢复增长。他们认为,需要循序渐进地解决一切问题,不必采取任何激进措施,例如,不要匆忙加入某一贸易组织。正如印度政府希望的那样,对银行的财政援助,降低公司所得税和其他国内措施将有助于平衡一切。”
然而,公司运作效率低下会导致经济放缓,最终影响就业率。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的数据,10月份失业率达到8.5%——仅在2016年废钞之前有过一次更严重的恶化。由于多米诺效应,其余部门也将遭受损失。9月份工业生产下降4.3%,为6年来最大降幅。今年汽车销量也下降了三分之一。 IL&FS破产后,很难避免银行危机。IL&FS是一家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的公司,但实际上它是“影子银行”业务的最大参与者。其影响之大,以至于印度13家国有银行中的8家,1-3月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大大超过净利息收入。
与中国不同,印度不寻求依靠外国市场和参与贸易领域来解决自身增长的问题。印度政府认为参与国际贸易倡议会给本国生产者利益带来潜在威胁。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对待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立场。在不久前结束的曼谷东盟峰会期间,印度拒绝签署该协议。印度政府担忧,根据该协定彻底消除贸易壁垒将增强中国制造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