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包含了禁止宣扬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对造成明显浪费的消费者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等内容。
中国的食品浪费从何而来?
周鸿承博士指出,在家就餐时,中国人很少浪费食物。但在外出就餐,特别是在婚庆、节日等各类宴请场合,某种程度上“剩点儿菜”是一种表达主人热情招待的方式,因此造成了大量的食物浪费。
餐饮业者也表示这种情况的确存在。北京普希金文学餐厅艺术总监肖潇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来我们这儿就餐的客人会有多点餐食的情况。一般是以下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不了解菜量是多少,以为不够吃,结果一不小心就点多了。二是因为宴请,希望客人能多吃一些,就多点了一些菜品。”
反食品浪费可规范饮食行为 对预防流行性疾病有重大意义
周鸿承博士分析指出,出台《反食品浪费法》从学习欧美的经验、发展可持续的饮食生态系统以及维护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必要性。
他说:“第一,在国际上,尤其是欧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他们早就已经有食品安全和反浪费食物的司法实践了。国际上很多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块的司法实践是比较成熟的,我们中国作为重要的食物生产和消费大国,应该向这样比较好的司法实践学习。
“第二,根据《巴黎协定》减排计划和可持续饮食的指导意见,我们在全球的碳排放占比比较高,我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对食物生产和消费的控制,为可持续的饮食生态系统作出贡献,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也是有科学理论依据的。”
“第三,从之前的SARS到现在的新冠疫情都告诉我们,饮食上的不规范或者一些铺张浪费,甚至食用野生动物这样一些行为,应该得到遏制和舆论的引导。而通过立法这种司法实践,它不仅具有指导意义,还可以通过一些惩罚的方法,来减少食物浪费或者不健康的、不道德的饮食行为,也对预防流行疾病,甚至大规模疫情的发生会有很好的作用。”
反食品浪费的实践中需要留有一定的宽容度
“第一,执法的标准不能很模糊。还要搞清楚是由谁来认定是否属于浪费,因此当司法针对浪费食物具体执行的时候,要有一个量化标准,要更多地去开展研究。”
“第二,在判定浪费行为的时候,引入一些媒体的监督,提供视频监控作为证据。不能根据点菜的多少,或者说商家的说辞就去判定,要对消费者有一定的保护。”
“第三,当外出就餐产生浪费的时候,要以提醒、警告为主,可以让顾客把剩下的食物打包带走。在他拒不接受相应提醒的情况下,(再去进行一定的惩罚),不能搞‘一刀切’。”
餐饮业者的利益会受损吗?
周鸿承博士认为,很多情况下的食材浪费是在于餐厅没有把菜做好,只是简单追求把菜的分量做大。因此,主张减少浪费并不会让餐饮业者的收益受损。在顾客点菜减量的情况下,餐厅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把菜的分量搭配得更为合理等方式增加收益。
据北京普希金文学餐厅艺术总监肖潇介绍,他所经营的餐厅目前在反对食物浪费方面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提醒措施,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他说:“首先,我们餐厅的菜单及餐厅内明显位置均有避免浪费、合理点餐的告知。其次,在服务员协助客人进行点餐的时候,服务员会告知客人所点食物的份量是多少,如果点多了会建议少点一些。再者,如果客人最后还是没有吃完餐,我们会为客人提供打包盒及餐具,鼓励客人带回家,避免浪费。”
据新华网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今年8月,习近平主席再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