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印两国70年前就已经建交,但很难称两国关系是毫无波折的。2017年中印两国发生洞朗事件。中国开始在那里修路,而不丹表示,这是该国的领土,请求印度帮忙出面。印度和中国军人面对面“对峙”了几个月。喜马拉雅山上的这次“对峙”和平结束,没有放一枪。但这起事件再次展示了中印两国关系在边界争端背景下的复杂性。
更不用说,中国与印度之间还存在着尚未解决的领土问题了。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和印度曾经发生过边境武装冲突。北京要求得到印度阿鲁纳查尔邦3500平方公里的领土,而新德里则认为,中国非法占领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4.3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一年半前,中国和印度关系升温,两国领导人在中国武汉市举行首届非正式双边峰会。峰会主要传递的信息是:亚洲两个大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对双边关系,以及整体而言对地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建立深化经济协作的机制,试图通过对话解决现有的政治和领土冲突。今年,在印度金奈举行的第二次非正式峰会是首次峰会合乎逻辑的延续。双方再度重审坚持以建设性态度解决地区安全问题。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永红(Dai Yonghong)告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虽然高层多次表示中印两国想发展双边友好关系,但两国之间的互信仍像过去一样不足。
戴永红说:
“虽然中印两国高层领导人表示要发展双边友好关系,但是这种友好关系需要建立在战略互信的基础上,彼此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近来印度经常做出一些与声明不太一致的行为,例如印度政府直接对外宣布成立“拉达克中央直辖区”,使得这一争议性的问题更加尖锐化。另外,众所周知此前印度外交部拒绝向中国代表团发放签证,包括我们川大也有老师的签证未能获批,可以说这些行为都与印度政府宣布发展双边友好关系的言论相矛盾。中方选择牵手印度,共创亚洲世纪,那么友好关系必须要建立在彼此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需要印度在对等级基础上做出更多真心诚意的行为,而不是落实一些破坏两国互信度的措施。我个人认为中国对印度诚意十足,但是印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作出应有的回报。所以中印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高互信度,并且主要是印方需要更好地落实相关政策。”
戴永红认为,最好从扩大文化交流和民间外交开始加强互信关系。此外,中印仍有巨大潜力发展经济合作。
他说:
“我认为首先是人文交流领域。中印同为人口大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然而文化交流人数却只有约30万人,所占人口比例很小,因此我想今后这一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次是经贸领域,中印间的双边贸易拓展空间很大。虽然印度一直对巨大的贸易逆差有所抱怨,但是解决这一问题还需印度企业和产业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中国却相反,无惧印度商品涌入本国市场。在中印两国领导人金奈会晤过程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中国欢迎印度制药公司和IT公司在华经营。戴永红说,另一个问题是重要的是使印度产品富有竞争力。为此可以借鉴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同行的经验。印方在金奈会晤时表示,力争把中国投资吸引到生产领域。为执行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加快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现在有必要发展生产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