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选举新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因为屈冬玉是该组织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干事,他将于8月1日接替自2011年起担任粮农组织总干事的巴西代表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引人注目的是,屈冬玉在投票过程中大大超过对手,在首轮投票中就已经胜出。格鲁吉亚和法国也推举出了粮农组织总干事候选人,他们分别获得了12票和71票,但屈冬玉却获得了108票的支持。
无疑,压倒性优势票数不仅是对屈冬玉本人的支持,也是对他所代表的国家的支持。各国作出有利于中国的选择,首先反映了他们对中国领导层在坚决支持多边主义、促进全球食品安全和共同发展等问题上所持立场的高度评价。为了加强协调,粮农组织成为制定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农业部门政策的框架计划的首个国际组织,这可能也起了作用。在屈冬玉就任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后,“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转将有望更加高效。框架计划目前是按照4个方向实施的。首先,第一个方向是确保农业和贸易的稳定发展。第二个方向shi稳定生产食品和发展附加值链。第三个方向是为了与气候变化做斗争而在农工部门引进创新成果。第四个方向是在食品业引进信息沟通技术。
官方履历显示,屈冬玉1963年出生,湖南人,此前曾担任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屈冬玉2015年被任命为农业部副部长一职,2018年在农业部重组为农业农村部后,他继续担任此前的职务。值得指出的是,屈冬玉为人所知,更多的不是政府官员的身份,而是基因学家的学者身份。他参加了对马铃薯在基因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在湖南大学学习期间,以及在中国农科院攻读研究生期间,屈冬玉就对科研感兴趣,后来他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拥有实施政府提振农业计划的经验,学者的渊博知识,以及广泛的国际视野。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新职位更需要的可能是国际视野。
他的前任、巴西代表若泽·格拉齐亚诺·达席尔瓦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后一次会议上表示,涉及食品、稳定管理自然资源的许多问题都具有跨国家、跨地区和全球性质,各国无法单独解决。屈冬玉的当选不仅是对这些担忧的回应,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多数成员国不屈从美国压力的信号。日本《产经新闻》(Sankei Shimbun)日前报道,美国试图为本国中意的候选人——格鲁吉亚代表进行游说。而且,美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代表表示,一个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的人不该当选粮农组织总干事的职务,明显展示了对中国候选人的不喜。美国外交消息人士在投票前告诉媒体,如果中国候选人获得通过,那么美国将考虑放弃为粮农组织拨款的问题。考虑到美国对外政策单边主义的高峰,以及美国政府在系列国际组织中的行径,无法排除这种可能性。在美国批评多边机制的背景下,中国的活跃度却在加强,首先是在联合国系统的各个机构中,以此强调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除粮农组织外,中国代表们现在还领导着国际民航组织(ICAO)、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电信联盟(ITU),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社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