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里,两国走过非同寻常的坎坷之路,才达到今天这样前所未有的友好高度。在此期间,邓小平和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1989年会晤是重要的里程碑,象征着两国多年龃龉之后关系后开始走向正常化。 30年前,中国领袖的“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成为历史性语句。
记者:8月22日,邓小平诞辰115周年。在这个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到来前,我们卫星通讯社去翻阅了这位伟大改革家1926-1927年在俄期间鲜为人知的历史。当时,年仅22岁的邓小平来到了莫斯科。此前,他在法国雷诺公司从事轧钢工作。业余期间,在同胞间从事革命宣传。中共旅欧支部决定将邓小平派往莫斯科学习,对此,他充满了期待。那么,在苏俄期间他生活的怎样呢?我们试图从俄罗斯社会政治档案馆中遗存的文件中寻找答案。
记者:1926年1月17日,周日,邓小平和其他17位同志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抵达莫斯科。从火车站,他们被接到曾经的女子修道院、后改为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莫斯科东方大学)。在这里,邓小平还未来得及弄清一切,仅2周后,东方大学的所有大约100名中国大学生被调往中国劳动者孙逸仙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者由共产国际专门为培养国共两党积极分子而设。在联共布和国民党共同管理下,这所大学一直存续到1927年7月26日。国民党与中共分裂后不久,前者放弃了莫斯科中山大学。
记者:中山大学的教学内容相当丰富。邓小平非常努力地学习俄语、社会学发展史、中国革命运动和西方革命运动史、联共布历史、经济地理、政治经济学、党建、军事学和新闻学。中山大学的学习期限是2年,学生每周上课6天。每天从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7点,午餐时间是2个小时。
记者:对于邓小平来说,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新生事物。他像磁石一样吸吮着知识。据他亲自介绍,来莫斯科的目的是为了弄清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
记者:“我在西欧组织工作时,一直感觉培训不足,经常犯错。因此,很早以前都想到俄罗斯学习。但那时我没有路费,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来莫斯科前我已经决定,将自己毫不动摇地献给党。”他在进入中山大学时的自传中这样写到。
记者:当时,邓小平被分到了7组。这是非常特别的小组,班里的国共两党学生,从职业生涯来说都是非常有前途的人。比如,同班同学中有解放军将军傅钟和蒋介石的儿子、台湾领导人蒋经国。
记者:中山大学用俄文授课,因此,几乎一半时间用于口头翻译,而且,翻译质量并不是很高。但当时没有别的办法,因为学校没有用中文授课的班级。但邓小平并不气馁。他饶有兴趣且非常努力地学习着,经常泡在图书馆。他学习俄语比较吃力,但其它主要社会学科目,比如联共布历史、社会学、马克思经济都是“优秀”。学校图书馆有不少中文出版的马克思著作,邓小平首先阅读这些书籍。他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委员会成员,同时,被七班共产党学生选为党小组长。
记者:从1926年11月5日学校党组织领导有关大学生多佐罗夫的评价就可以看出邓小平的个人素质。
记者: 评价中写道:“是非常积极精力充沛的党员、团员(联共布预备党员)。大学共产主义青年团优秀组织者之一。多佐罗夫同志有纪律、有自制力,善于学习,从共青团组织工作中汲取了非常多的经验。与其他人是同志式相互关系,学习处于前列,党培训方面很好(在做国民党党员工作方面富有能力,此项工作,通常由训练有素的党员承担)。或可从事党建工作。在法国无产阶级组织中有工作经验。”
记者:在苏俄,邓小平感觉舒适。“据父亲介绍,他在莫斯科时的情绪总是很高。”邓小平小女儿邓榕在她的《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写道。这本书已被译成俄文,在俄罗斯出版。
看来,是周边情势让未来的改革家邓小平情绪高涨。1926年,新经济政策在莫斯科如火如荼地展开。苏联时期,这一政策的目的是在共产党控制下发展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在不断上升,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多,不断出现新的商店、饭店和咖啡馆。新经济政策的成果随处可见,其中包括在中国劳动者大学。
记者: “我们这从来不缺鸡鸭鱼肉,一日三餐都吃的很好,比如早饭有鸡蛋、奶油面包、牛奶、香肠和茶叶,甚至还有鱼子酱。有的时候厌倦俄餐了,这时,学校管理部门会邀请中国厨师长,这样,就有了俄餐或中餐提供。”邓小平的一位同学回忆到。
记者:休养方面也组织的不错。假日期间,中国学生可参观首都的博物馆、展览和剧院,暑假在莫斯科郊外的疗养院度过。可以看出,这和邓小平在法国窘迫的生活状况有着巨大的差别。苏联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优势显而易见。
记者: 1927年,蒋介石和共产党之间爆发的国内战争,打断了邓小平全面完成学业的 计划。1927年1月12日,即在来莫斯科一年后,他提交了退学申请,并在当天前往西安。在祖国,这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参加了革命,而在遥远的未来,他将获得中国伟大改革家的荣耀。在苏俄度过的一年给了他很多积淀。很多专家认为,苏联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相近之处,这些,在很大程度与他在苏联获得的教育有关。
记者:在邓小平的故乡四川省广安县牌坊村,为了纪念中国伟大改革家建起了公园。在这里,邓小平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一眼望去,典雅壮美,修缮完好。在入口处,长长的电动车迎接俄罗斯记者代表团,其中包括卫星通讯社记者。通向主要景点的路旁,是蓬松的橡树和盛开的木兰花。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是典型的“三合院”传统风格,弯曲的瓦屋顶,四方形院落和三面环抱的建筑物。而在其前面,是开满荷花的池塘,后面则是竹林。不远处,是邓小平青铜像。这个雕像,是2004年为纪念中国改革家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竖立的。
记者:命运也让邓小平经受了不少考验。他两次从权力顶峰跌下,但他并未被击倒。74岁时,第三次登上巅峰。80岁时,自动辞职,将权力交给新一代领导人。他是一位从教条主义走向实用主义者,他把中国从贫穷带向经济腾飞,为这个古老国家带来命运的转变。世界所记住的邓小平,是现代最富魅力的国务活动家。8月22日,中国伟大的改革者诞辰11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