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专家:北约已成为全球安全的挑战,而并非所谓“中国威胁”

© Sputnik / Aleksandar Djorovic / 跳转媒体库专家:并非所谓“中国威胁”,而是北约已成为全球安全的挑战
专家:并非所谓“中国威胁”,而是北约已成为全球安全的挑战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9.11.2023
关注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称,11月28日至29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布鲁塞尔举行了为期两天的会议。期间讨论了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的挑战。他说,中国和北约不是竞争对手。但同时又表示中国正在对本国军队进行现代化升级,似乎这威胁其邻国。斯托尔滕贝格认为,这对面临全球挑战的北约国家的安全产生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价值观和利益,他们需要与包括印太地区在内的伙伴密切合作。
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中国经济与政治研究室主任谢尔盖·卢科宁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北约秘书长的上述言论评论道,对全球安全构成巨大挑战的不是中国,而是北约的所作所为。

谢尔盖·卢科宁专家说:“世界上最大麻烦制造者是北约。这个组织一直在不断扩大,因为集体西方国家希望控制尽可能多的领土,并有可能通过北约,包括控制中国的发展。印太地区还没有北约存在,但有 AUKUS、Quad 等集团以及美日韩建立的军事三角。不管斯托尔滕贝格如何保证北约仍将是欧洲和北美的区域联盟,美国作为北约核心的计划都与在中国周围建立某种圈子以限制其发展有关。斯托尔滕贝格此次措辞有所软化。北约希望减少北京的担忧和焦虑,因为它不希望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这对北约国家来说简直难以忍受。而北约的最终目的不言而喻——以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威胁为借口,在印太地区盟友的帮助下遏制中国。”

英国首相苏纳克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11.2023
英国白皮书称“担忧”中国对外援助,专家指责其霸权思维
西南交通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不存在所谓“中国对欧洲-大西洋安全构成挑战”。

钱亚旭专家说:“我们可以看到,此次北约外长会没有把中国问题作为中心焦点,同时也能看到旧金山峰会之后中美关系有了一定的缓和,没有进一步跌至冰点以下。可以说在大氛围下美国也需要讲政治正确,缓和对华关系。但美国的心理底线依然认为中国是自己的系统性竞争对手,因此在北约的措辞中才会有转折,强调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国所谓的安全挑战。这是他们的一种心理想法。中美建交至今已经35年,虽然前30年双边关系起起伏伏,但总体上积极面大于消极面。然而过去的5年却是消极面大于积极面。应该说这是结构性的转变,也是一个事实。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美国战略东移,但考虑到现在的国际局势,无论是中东问题还是俄乌冲突都牵扯了他的大部分精力。所以美国需要稳住中美关系。然而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美国又确实无法接受中国的彻底崛起。这也是为何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出现两面说辞的原因。”

钱亚旭专家认为,北约以美国为主导,其对华政策显然会极大地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钱亚旭专家接着说:“随着中美关系消极面的不断扩大,美西方政客开始不断打中国牌。但近年来中国牌似乎没有过去效果那么明显了。因为中美在过去的5年里经过几轮博弈,双方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多领域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目前两国的主流观点均认同不能走向全面脱钩,毕竟成本损耗会远高于收益。但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即使不大好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还是希望能够利用这张牌去扩大与日俱减的影响力。另外,此次中美关系缓和后,中日韩紧跟着举行了三方外长会议。可以看到,在美国主导的盟友体系下,各国还是倾向于靠近美国的主流意见。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缓和可能也会形成一种新常态,即美西方国家将对华关系维持在低水平的缓和状态。”

北约对华政策直接取决于美中关系晴雨表。事实上这种依赖已经使北约其他成员国成为美国的政治人质。欧洲国家在乌克兰冲突中坚持的所谓联盟原则实际上极大地损害了它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是南半球国家)眼中的经济和政治形象。不能不看美国和北约的脸色行事,缺乏独立自主的对华安全和战略稳定政策,最终后果是严重阻碍中国与加拿大和欧洲北约各成员国的双边关系。
美中在努力避免紧张关系升级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11.2023
美中在努力避免紧张关系升级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