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活动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中俄关系的“收获季节”来了

© Sputnik / Ivan Bulatov“中国周”活动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
“中国周”活动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1.2023
关注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11月13至17日举行“中国周”活动。举办 "中国周 "活动的目的是帮助无论是专家还是热爱中国的任何人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的政治、法律、经济和文化现状。
该活动由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科学协会在俄罗斯科学和高等教育部以及俄中友好协会的支持下举办。在 “中国周”期间将举办一系列不同科学文化活动。 “中国周”已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办多年。 参与活动的有近代中国文化、经济、法律、政治领域的专家、外交官以及各大学的学生。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的“中国周”活动将围绕“现代中国的发展道路:社会经济模式、外交和国内政策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专家讨论。 此外,“中国周”活动上 的专家和参与者将能够参与四个不同的分会:“现代中国:国内政治趋势”、“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挑战与成就”、"中国的外交政策 "和“中国民间法律机构的现状”。
今年,将为“中国周”的参与者举办国画大师班和汉语文学翻译讲座。 此外,在“中国周”还将举办“多极世界中的中国:挑战与展望” 青年科学实践会议。
© Sputnik / Ivan Bulatov“中国周”活动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
中国2024年的GDP增长率将达到甚至超过5%的基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是积极的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11.2023
“中国周”活动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
“中国周”活动开幕仪式
“中国周”活动11月13日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参加本届“中国周”开幕仪式贵宾的有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俄罗斯前驻华大使、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安德烈·杰尼索夫,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格奥尔吉•季诺维也夫和俄罗斯国际关系学院外交事务教研室代理主任兼特命全权大使基里尔·巴尔斯基。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校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在开幕式上指出,举办"中国周 "是该校学生建立的一个美好传统。

托尔库诺夫说:"在我看来,这是表明我们的年轻人对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中国如何增强其国家地位、加强国际联系,以及如何加强和发展其经济和文化真正感兴趣的重要体现。”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开幕仪式讲话时说:“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很高兴能够出席“中国周”开幕仪式。人文交流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文化正受到越来越多俄罗斯朋友的喜欢,汉语已成为俄罗斯学生最希望掌握的外语之一。”
他还说,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中国周”活动自举办以来影响不断扩大,成为老师们和同学们了解中国文化重要的窗口平台。张汉晖补充说,本届“中国周”内容很丰富,形式多样。
中国驻俄大使强调:“我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届“中国周”各项活动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中俄关系的“收获季节”来了
出席 "中国周 "开幕式的贵宾们除了讨论即将举行的活动外,还讨论了俄中关系的总体情况。
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校长托尔库诺夫表示,目前世界正处于剧烈重组的状态,许多支撑先前世界秩序的“承重结构”已经崩塌。
托尔库诺夫说:“在此背景下,中俄关系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中俄关系已发展成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战略合作关系,我认为对俄中关系的重要性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
俄罗斯前驻华大使、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安德烈·杰尼索夫认为,中俄关系的“收获季节”来了。
杰尼索夫指出:“在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中,不可思议的是这是一个既有 ‘春 ’又有‘秋 ’的时代。‘春’是百花齐放的时节,一个充满希望的时节。 我们已经从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走出来,信心满满地蓄势待发。 而“秋”是因为我们已经准备好 "收获 "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成果。 可以说,中俄关系的‘收获季节’来了。”
俄罗斯外交部第一亚洲司司长格奥尔吉•季诺维也夫强调说,俄中关系有别于俄中与外国伙伴之间的其他双边关系,其特点之一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没有急剧下降,而是始终如一、循序渐进地努力改善关系,得益于此俄中关系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此外,他表示,俄中两国有着真正的利益重合,保持良好关系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基本需求。
俄防长绍伊古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8.11.2023
俄防长:俄中关系是基于信任与尊重的战略合作典范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