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设置软性关税壁垒,拟禁所谓“强迫劳动”产品

© AFP 2023 / John Macdougall 欧盟设置软性关税壁垒,拟禁所谓“强迫劳动”产品
欧盟设置软性关税壁垒,拟禁所谓“强迫劳动”产品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3.09.2022
关注
评论
美国《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今年6月正式生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发布声明称,“我们正在号召盟国和伙伴一起做到在全球供应链中不使用‘强迫劳动’”。而据了解,目前,欧盟正制订草案,计划禁止进口以所谓“强迫劳动”方式生产的产品。关于欧盟起草这份草案的目的,以及若该草案签署成法可能对中欧关系造成的影响,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请中国专家进行分析。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欧盟草案,该项进口禁令适用于在生产、制造、收获和提取的任何阶段使用“强迫劳动”的产品,包括与此类产品有关的加工,不论产品属于什么领域、原产地是哪里,也不论是国产或进口,以及是否在欧盟市场上销售或出口。而证明在制造和加工这些产品时是否涉及“强迫劳动”,是欧盟各国政府部门的职责。
欧盟最快在下星期二正式公布草案内容,在有关规定成为法律之前,欧盟委员会将与欧洲议员及各成员国敲定细节。
这份草案虽然没有点名任何国家,但草案在联合国发表所谓“中国新疆人权报告”后传出,似乎意有所指。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今年5 月访问中国。9月1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关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报告得出所谓“结论”,声称针对维吾尔族和“其他主要以穆斯林为主的社区”存在“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对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发言人强调,所谓“评估”是彻头彻尾的非法文件。高专办未经人权理事会授权,也未征得中国政府同意,擅自起草发布所谓“评估”,严重违反高专办职责。所谓“评估”以有罪推定式的假设为基础,将少数反华分裂分子的言论作为主要信息来源,刻意忽视中方权威信息和材料,毫无可信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冬汉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欧盟起草的这份草案是在制造软性关税壁垒,为自己选择性打击相关国家及其产品创制所谓的“法律”。

“因为在WTO规则下,欧盟可能难以对其他成员国的商品输入设置限制,但以所谓‘强迫劳动’的幌子就可以绕过WTO规则,这与美国以所谓‘国家安全’为借口(打压中国企业)的手法一样,”他说。

而因所谓“新疆人权”问题,目前中欧投资协定处于搁置状态。2021年3月,欧盟宣布对四名中国官员和新疆建设兵团以“侵犯新疆穆斯林维吾尔族人权”为由实施制裁。中国外交部同日宣布,对欧方严重损害中方主权和利益、恶意传播谎言和虚假信息的10名人员和4个实体实施制裁。同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599票赞成、30票反对、58票弃权,通过冻结《欧中全面投资协定》批准程序,直到中国取消对欧盟政治人物的制裁为止。
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前司长、CCG高级研究员孙永福在CCG(全球化智库)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上曾说:“中欧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空间很大,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双方务实合作不应受到所谓人权问题等干扰。”
而欧盟这份涉及所谓“强迫劳动”法案,是否会对中欧投资协定接下来的发展投下阴影?丁冬汉教授表示,“欧盟只是在创制一个讨价还价的‘法律工具’,与中欧投资协定关系不大。欧盟这个‘工具’可以针对欧盟以外的所有贸易对象,并不是单单针对中国,但中国肯定是它准备用来讨价还价的重要对象。”
丁冬汉教授进一步指出,这项法案大概率会得到通过,而如果它被正式签署成法,可能会对中欧经贸关系有较大影响。

他说:“众所周知,西方目前就在以所谓‘强迫劳动’来限制中国某些产品,而一旦这个涵盖范围如此宽泛的法律得到通过,将会使欧盟有更多的手段、借口来限制中国对欧盟产品的出口。经贸关系是相互的,欧盟多了一个与中国在经贸上讨价还价的手段。这需要引起中国重视,可能中方也要考虑实施能够反制的措施。”

中国外交部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9.07.2022
中国外交部:白宫发言人声称昨晚通话中提到种族灭绝和强迫劳动是虚假信息
据了解,中欧经贸关系密切,且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中国外交部介绍,2021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但据《南华早报》报道,对于欧洲公司而言,在中国开展业务正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它们越来越陷入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地缘政治斗争中。中国欧盟商会会长约尔格·伍特克(Jörg Wuttke)表示,所谓“新疆人权问题”对在中国的欧洲公司构成重大挑战。中国商务部欧洲事务司前司长孙永福表示,“人权指控”给中欧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关系带来了"很多困难",双方尚未找到出路。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