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驻华大使就《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接受俄媒体采访

关注
7月16日是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十周年。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日前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讲述了俄中两国10年来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7月16日是俄罗斯与中国签署《俄中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十周年。俄罗斯驻华大使谢尔盖·拉佐夫日前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讲述了俄中两国10年来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以下为采访全文: 

问:您能否描述一下中俄关系的现有水平?专家们认为我们两国的关系已经达到了自身的最高点,对此您是如何评论的? 

答:人到了山顶上,下一步只能往下走。我不希望任何人将类似比喻用在俄中两国的关系上。我认为这样说更确切一些:俄中两国的关系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我们当前关系的基础形成于过去的数十年,俄中两国于1996年发表的联合声明可作为起点,声明中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五年之后,2001年7月16日,俄中两国国家元首(当时是普京总统与江泽民主席)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份条约不仅总结了我们两国当时所取得的积极发展的成果,同时也为今后的合作确立了基本原则。

过去的十年我们确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双方最终解决了两国的边界问题,国家高层往来频繁,并建立了有效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机制,该机制包括广泛的政府间委员会、分委会和工作组交流网,这些委员会、分委会和工作组涵盖了双方合作的方方面面。俄中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我们制定了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 100000000000 USD**,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 200000000000 USD**(2010年双边贸易额约为**600亿美元 60000000000 USD**)的任务。 

俄中在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协议,2012年与2013年俄中两国将互办“旅游年”。这是我们已经成功举办的大规模活动“国家年”和“语言年”(从2006年举办中国“俄罗斯年”开始)的进一步发展。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两国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秉持相同的立场与态度,并提出新的联合倡议。例如,我们都目睹了“上海五国”从解决边境地区安全问题的组织演变成一个具有国际威望的组织“上海合作组织”这一过程,现在上合组织的合作范围包括经济、科技和人文领域。在我们两国积极参与的情况下,世界上出现了新的对话机制“金砖四国”(今年“金砖四国”已经变成了“金砖国家”),该组织在全球经济政策方面已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俄中两国之间的关系在未来几年间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问:您刚刚提到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那么这个条约对中俄之间的关系具有怎样的意义?它与中俄两国领导人近年来发表的众多联合声明在本质上有何不同? 

答:《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囊括了各种联合声明和宣言的内容与精神,汇集及巩固了当时我们达成的各种协议,并赋予这些协议法律约束力。同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确了俄罗斯与中国在未来将要积极合作的方向。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今年六月访俄期间,两国元首都表示要高度重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十周年的相关活动,并发表了一个特别的联合声明,声明中总结了条约实施的第一个十年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两国元首特别指出,现在俄中两国之间并不存在任何未解决的政治问题,两国关系已经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时期。梅德韦杰夫指出了重要的一点:《睦邻友好合作条约》面向的是未来,是俄罗斯和中国的年轻一代,他们应该珍惜两国人民的友谊,重视我们所取得的成果。 

以《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内容与精神为基础,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俄中当代关系的基石:非意识形态化、相互考虑对方的国家利益及国家利益的相结合、加深互信、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互惠合作。这是我们两国开展合作与建立伙伴关系扎实且可靠的基础。 

问:中俄经济合作中的一个现实问题是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天然气方面的合作。两国领导人多次提到这一问题,并且希望双方公司能够在2011年6月前就俄罗斯向中国供应管道天然气的项目签订合同。众所周知,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访问期间并未签署这些协议。这是否意味着双方在天然气合作方面存在立场上的巨大分歧? 

答:能源合作是俄中两国经济合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不仅对双边关系,同时对我们两国的长期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这一层面上,过去的若干年间我们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我想指出的是,俄中石油管道于2011年初已经投入使用。 

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能源合作,并在双边会晤中多次讨论过俄罗斯向中国提供天然气的项目。这证明国家高层对这个双边合作的重要项目给予的政治支持,并计划为该项目提供必要条件,以促进双方尽快签订商业合同。 

您也知道,我们谈的是俄罗斯在至少三十年的时间内向中国提供总量为6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的项目。当然,这种规模大且时间跨度长的合约需要仔细认真的研究。这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业合同,这个项目的金额可是上百亿美元。 

因此,我认为没有必要夸大其词,也没有必要把这个问题政治化,说什么双方被授权的商业公司都无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制定出协调解决方案。我们的谈判仍在继续。重要的是,我们是在认真建设未来进行天然气合作的道路,以便今后我们不会被我们遗留的石头绊倒。

今天的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而中国正在变成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因此,近年来中国对这种“蓝色”燃料的需求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获得了1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其中中国自己生产了945亿立方米。专家们认为,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与其自行生产总量之间的差距只会增加,中国计划以进口天然气来弥补这一差距,而其获得天然气的一个主要来源无疑就是俄罗斯。 

问:梅德韦杰夫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今年六月在莫斯科举行了会晤,会晤结束后,两国元首宣布将在2015年前将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增加至1000亿美元,在2020年前将双边贸易额增加至**2000亿美元 200000000000 USD**。那么在您看来,达到这些目标的现实性有大,如何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答: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贸易,其中也包括俄中之间的贸易。但是我们两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恢复到危机前的合作水平,这表明两国的贸易往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今年前几个月,俄中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幅度超过了30%,因此我们可以说,今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能够达到**700亿美元 70000000000 USD**。在保持相同增长速度的情况下,到2015年前我们的双边贸易额就能够达到**1000亿美元 100000000000 USD**。为了让这一数字在未来五年的时间内翻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200000000000 USD**,我们需要做的是同中国同仁一道认真工作,毕竟我们拥有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和潜力。 

未来一段时期,俄中两国之间合作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扩大相互投资。这首先指的是,是否有可能建造新的核电站、热电站及水力发电站、改造现代化供电网络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及在天然气、煤炭工业等领域实施大规模合作项目。俄中双边贸易新的发展点应该是《俄罗斯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与中国东北地区至2018年合作规划》框架下的地区合作项目,此外创新领域(航天、纳米和生物技术以及航空等)和农业也都拥有巨大的合作潜力,这种合作能够为俄中双边贸易额的增长做出显著贡献。 

问:您如何评价中俄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合作?您能否举一个中俄在国际领域合作的具体例子? 

答:俄中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不仅立足于双方的共同利益,同时还立足于双方在建立一个更加民主与公正的国际秩序,以及保障同等安全和发展条件方面立场一致。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与中国在许多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拥有相近的立场,作为战略伙伴,我们在涉及对方根本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中国与俄罗斯高度重视巩固联合国的协调作用,在对联合国安理会进行改革这一问题上我们持相似的观点,都认为必须要提高联合国安理会的代表性,并巩固安理会的威信,提高安理会的工作效率,为联合国各成员国在所有改革问题上寻找最广泛一致的解决方案。 

我们高度评价俄罗斯与中国在许多地区和国际组织及论坛中的合作,这些地区和国际组织及论坛的数量在逐年增长。除了一些传统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和中俄印三国机制,现在还有亚欧论坛,从2011年开始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组织“东亚峰会”。顺便说一句,在俄罗斯筹备加入后两个新组织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来自中国伙伴一贯的支持。 

我们两国合作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上海合作组织。6月15日,我们在阿斯塔纳庆祝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成立十周年,会上大家总结了上合组织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成果。俄罗斯和中国再一次重申了两国计划在中国担任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期间(2011年-2012年)继续加强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上合组织在保障中亚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巩固地区国家间合作的作用。 

俄罗斯和中国都支持在国际关系中形成积极而统一的议程,在国际政治中加强多边法律原则,为所有国际进程的参与者提供平等的条件。在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前不久在莫斯科举行谈判时签署的针对许多国际问题提出的联合声明中,详细阐明了俄中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合作方向。 

我想举一个俄中两国在国际外交中扩大伙伴关系的实例,在梅德韦杰夫总统2010年9月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共同提出了维护亚太地区安全的提议,这一提议的目的在于共同寻找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的方法。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俄中共同提出的这一建议的基础性原则(平等与不可分割的安全、考虑所有国家的合法权益,以国际法和不结盟原则为基础)得到了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可。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