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俄罗斯:直播

关注
俄罗斯人对今日中国、印度、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无知已对本民族的生存构成了威胁

作者:俄新社政治观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

在总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此次俄罗斯之行的成果时,我们可以很有信心地说,其最鲜明的特点是给数百万俄罗斯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震撼。

俄罗斯电视台向全国直播的《春天的交响》晚会,是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年"的首场活动。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单涉及了文化,更体现了一些相当严肃的东西,如文明间的交流、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

胡锦涛此次访问的其他内容也很有意思,但都称不上轰动。仅在2006年,普京总统与胡锦涛主席就会晤过6次。如果将去年签署的所有协议都浓缩为一次访问的成果,这或许会引起国际轰动。但如果将它们除以6,两位领导人的会晤成果就显得比较缺乏新意了。这次访问也不例外。铁路运输石油协议?的确,它令俄罗斯石油在中国石油进口总量中的比重上升至11%,使俄罗斯与伊朗一样,成为中国在该领域最重要的伙伴。两国同意在伊朗核计划和朝核问题两大国际危机的解决上开展协作?其实双方在处理上述危机方面的协作一直在进行,而且已不只一年。

而数百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收看晚会直播,这堪称重大事件。这在俄罗斯历史上尚属首次。通过电视屏幕,我们看到了一个强大的、欣欣向荣的、底蕴深厚的、细腻优雅的文明,欣赏到了最高水平的艺术。

时至今日,俄罗斯对这个东方近邻一直不甚了解。然而,近20年来,中国不仅是发生了变化,它事实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最具影响力的强国。二三十年后,它还将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实体,更不必说超级军事大国了。

胡锦涛在访俄前夕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说,我们两国人民"需要全面了解对方发展情况"。

但双方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民认为俄罗斯只是上世纪50年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延续。对于今日俄罗斯的社会与文化,他们知之甚少。在许多中国人眼中,俄罗斯就是90年代苏联所遭遇的分裂和衰败的代名词。去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活动,正是为了扭转上述看法。但这一目的是否达到,则是另外一回事。

在俄罗斯隆重登场的"中国年"却肩负着另一种使命。几年来俄罗斯人对中国的兴趣持续增长。这首先应归功于两国创纪录的贸易额,2006年达到了290亿美元(俄方统计数字)或是330亿美元(中方统计数字),增长了40%多,这是闻所未闻的。2007年,双边贸易额继续以40%的速度增长。众多俄罗斯人已经意识到俄中合作与自身的物质利益切实相关,中国商品也正在逐渐摆脱"质次价廉"的形象。

但"春天的交响"与今年即将登场的众多文化盛事一样,属于另类现象。其观众主要是俄罗斯受过良好教育的阶层,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一阶层是近15-20年间俄罗斯一轮又一轮狂热政治斗争所要争取的对象,该阶层的选择最终应决定俄罗斯文明的归属,皈依西方文明还是选择其他文明,当然,结局也不尽相同。

没有一个中国人会要求俄罗斯"认同中国价值观"、遵守中国的规范。在悠久的中国文化看来,这样对待其他民族是不可取的。中国人认为,文明之间历来存在区别,这便是"中国标准",当然也是俄罗斯的标准。

俄罗斯人对今日中国、印度、东南亚、拉美等地区的无知已对本民族的生存构成了威胁。惟有客观公开的信息才能对抗这种威胁。直播《春天的交响》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希望它不会是唯一的例子。

作者观点不代表俄新社观点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