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露出生率下降问题

© AFP 2023 / GREG BAKER疫情暴露出生率下降问题
疫情暴露出生率下降问题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3.02.2021
关注
与一些人口统计学家的预测相反,中国2020年采取的抗疫隔离措施并未导致出生率提高。尽管国家统计局尚未发布过去一年的官方生育数据,但许多城市和省份已经发布了统计数据。
  • 问题的严重程度

温州去年出生率创6年来新低,58家妇产医院共有73230名婴儿出生,较上年减少19.1%。

一线城市广州的新生儿数量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2021年1月24日《广州日报》报道,广州市2020年活产数为19.55万,较2017年下降了近10万。

2020年上半年,浙江省宁波市户籍人口共出生17945人(含补报768人),同比减少4275人,同比下降19.24 %.

专家预测:中国今年的出生率可能不降反升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8.11.2020
专家预测:中国今年的出生率可能不降反升

这些数字让人们对于中国今年就已开始显现的人口问题严重程度有了认识。 然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齐明珠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提醒,这一问题不应与新冠疫情联系起来,因为在此之前问题就已显现: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这一人口出生率也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 育龄女性骤减
齐明珠说:“目前中国出生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育龄女性人口规模的急剧下降,尤其是处于20-34岁生育旺盛期的女性规模下降更快。即使分年龄生育水平保持不变,生育旺盛期女性人数的快速下滑也将带来出生人口总量的明显下降。未来十年,20-34岁女性人口总量还将经历较为迅猛的下降,对出生人口总量和人口出生率将带来深刻影响。此外,生育旺盛期的女性在婚比例不断下降,从2006年的77.9%下降到2016年的68.5%,进一步加剧了出生率的下降。”

专家还指出,目前总和生育率仍远低于更替水平2.1, 晚婚晚育带来女性处于有效生育期的时间缩短对生育率下降的影响较为有限。

在这一问题上,年轻一代育龄女性的婚育观念发生变化是一大原因:

本世纪末多国人口将减半 中国将会如何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7.07.2020
本世纪末多国人口将减半 中国将会如何

齐明珠说:“年轻一代的婚育观念可能有较大变化,未来终身不婚率可能显著提高,已婚夫妇中主动选择不生育的可能性增加。 统计数据显示,30-34岁女性未婚率从2000年的1.35%升至2010年的5.35%、2015年的6.95%;此外,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率显著增加。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2%-15%左右。”
  • 只有中国人不愿意生娃?

去年7月,权威科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研究结果称,据预测,地球人口将在2064年达到顶峰,达到97.3亿。到2100年,地球人口将回落至87.9亿,研究指出,先前的预测为人类描绘了一幅较为乐观的图景。

2021年初媒体敲响了警钟,报道称2020年许多国家(包括西方和东方)的人口出生率均有大幅下降。

齐明珠指出:“出生率下降已经成为全球趋势,不为中国独有。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都正在经历生育率的下降。然而,大部分发达国家早已过了人口红利期,生育率下降速度相对要平缓得多。”

今年年初,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出生率稳步显著下降,从2012年的每名女性生育1.9个孩子下降到2020年的1.6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低水平。

来自韩国的消息同样令人不安。1月初,韩联社援引官方统计数据称,2020年该国人口为10年来首次下降。此外,这一年的新生儿人数低于死亡人数。

日本拟借助AI技术提高出生率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8.12.2020
日本拟借助AI技术提高出生率

俄罗斯2020年的出生率也有所下降。俄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月至11月,俄罗斯的新生儿数量同比下降了4.4%。总体而言,该国人口降幅创下15年来新高。

此外,美国、日本、印度和欧洲国家的出生率均有下降。

  • 该怎么办?
齐明珠认为:“人口是一个慢变量,现在处于生育旺盛期的女性是20-35年前出生的,建议从促进女性生育意愿的角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推动生育水平适度提升,保持一定的出生人口规模。”

大多数国家开始意识到出生率下降是一个现实问题。疫情之下,问题只会激化。

许多国家都有鼓励生育的政策。俄罗斯自2021年1月1日起上调生育津贴。日本媒体报道称,东京政府今年起将向新生儿家庭发放10万日元(约合1000美元)。韩国则从2022年开始每月向新生儿家庭发放约275美元,且补助金额还将逐步增加。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