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孩子为何将语音助手当成人

© Depositphotos.com / Ryanking999 Мама и дочь разговаривают с голосовым помощником
Мама и дочь разговаривают с голосовым помощником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2.04.2021
关注
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孩子将语音助手看成是生命体,因此,婴儿将来可能依赖于机器人。卫星通讯社与人工智慧领域专家进行了交流,期望弄清,孩子们与“机器人”为友是否有危险。

人工智能近乎于人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工业大学的专家研究发现,9岁前儿童将人工智能看成是生命体。研究结果发表在《信息社会中的知识》文集中。现代学龄前儿童在不会读写前,已经在和语音助理进行交流,比如Yandex的“Alice”、Google的“Alexa”以及中国的“天猫精灵”。而且,他们总是问一些个人问题:“你的妈妈是谁”,“你在哪里住”,“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

 A Baidu sign is seen during the fourth World Internet Conference in Wuzhen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3.03.2021
百度回港上市,为AI商业化准备“弹药”
科研小组以5-9岁孩子们向俄罗斯语音助理“Alice”的提问数据为基础得出了以上结论。

选择此年龄段并非偶然,因9岁以上的儿童已开始挑衅虚拟对话者,并提出一些不便作答的问题,比如“如何打劫银行?”。而年龄小些的孩子与人工智能对话要更为真诚些。

研究人员发现的另一个有趣特征是,孩子们愿意调整他们的言语行为,以便最终从虚拟助手那里得到他们的问题答案。换句话说,他们在交流中显示出弹性,对孩子来说,这是出人意料的动作。

与此同时,彼得堡工大的学者们还发现,孩子们与虚拟助理交流时存在礼貌问题,他们的口吻变得越来越有命令性。既然孩子们将语音智能看成是实体存在,那么在与朋友和父母交流时也可能持这种态度。

是朋友还是敌人?

研究结果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有一天可能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呢?答案莫衷一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许粲昊教授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对孩子们的影响非常有限。问题在于,技术还不完美,人工智能研发机构还存在诸多限制。

© Sputnik / Anna Ratkoglo孩子为何将语音助手当成人?
人工智能:孩子为何将语音助手当成人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2.04.2021
孩子为何将语音助手当成人?
他说:“问题是我们人类的想法是一码事,技术上的可行度又是另一码事。小朋友目前是非常容易判断出来,这是不是一个机器人在说话。此外,我觉得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虚拟偶像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是真实的偶像,比如说发色或者是眼睛的颜色,是受限的。但是虚拟偶像它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自定义,无论是五官的比例、身体的比例,甚至声音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一种寄托或者是幻想。当然,这是一种虚拟的东西,人们不应该对其陷入太深,否则就分不清真实社会跟实际社会的区别。”

彼得堡工业大学社会科学教研室副教授、课题研究人员之一的达丽娅·贝里耶娃对儿童与机器人的相互交流持另一种看法。她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新生代对人工智能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她认为:

“机器人是伙伴、朋友,也许甚至是爱上的人。”

Mishka AI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4.11.2018
人工智能毛绒熊是否会取代父母?
俄罗斯发明家安德烈·杰斯林科决定将人工智能看成是孩子的助理或朋友。他的Mishka AI项目,将玩具熊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以帮助父母对孩子们施教:小熊要求孩子完成各种有益的动作,叫他们回家,提醒他们洗手,而且知道很多故事。

两年前,卫星通讯社对杰斯林科进行了采访。受访者指出,正因为孩子相信小熊是活的,进而建立起独特的关系。杰斯林科并不认为小孩子与技术交流存在什么问题,尽管还是建议在父母的照看下进行。

他说:“当然,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因此我们研发的大部分场景都与把孩子、毛绒熊和父母三个参与者吸引到过程中有关。”

然而,是否该让孩子们知道,此类助理其中包括玩具,它们并非是活体。就此问题,专家们的观点出现了分歧。课题研究人员之一的达理娅·贝里耶娃认为,人类正在应对一种新的“技术信任”现象的出现。

© AFP 2023 / GREG BAKER人工智能有一天可能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呢?
人工智能:孩子为何将语音助手当成人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2.04.2021
人工智能有一天可能成为孩子真正的朋友呢?
她说:“可以理解,那些将虚拟体当成朋友的小孩子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待人工智能是担心感,因为我们明白,过分相信虚拟体可能是危险的。要知道,我们不明白,在善谈的机器人背后是谁,谁将利用交谈中所获得的信息。我担心的并非是孩子们所相信的,他们的毛绒熊是活生生的朋友,而是为了这种信任,应在小熊体内嵌入人工智能。”

但专家许粲昊则相反,认为人工智能研发公司的算法有能力使儿童免受有害影响。他说:“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人们非常容易找出机器人或者是AI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情感或者是思想上的问题。”

从技术上讲,这些不足之处也能够解决。俄罗斯的Dasha AI项目已经研发出呼叫中心电子助理,其声音几乎与现实对话者没什么两样。Dasha AI能够刻意模仿人所特有的语音错误、废话、停顿和颤抖。

虚拟替代生活中的人

其实,不仅孩子对“玩具”情有所钟,甚至很多善于幻想的成年人也有这样的情感,比如针对亚洲时髦的虚拟偶像。或者,现在的虚拟博客或摄影模特也越来越多

比如中国虚拟偶像洛天依,甚至被允许在今年的新年演唱会上表演,而虚拟模特“翎”登上了《时尚》杂志。在日本,有人甚至与电子偶像结婚。而最受欢迎的演唱者,比如初音未来(Hatsune Miku)能够将庞大的忠实粉丝汇集到广场上。

翎_Ling_official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1.05.2020
我叫翎:中国为何需要虚拟意见领袖?
  据估计,中国去年的虚拟偶像产业超过1亿元人民币。据预测,2023年将增加到15亿元。

专家许粲昊向卫星通讯社介绍了此类现象的原因。他说:“我觉得最关键的原因还是虚拟偶像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如果是真实的偶像,比如说发色或者是眼睛的颜色,是受限的。但是虚拟偶像它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自定义,无论是五官的比例、身体的比例,甚至声音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的一种寄托或者是幻想。”

达丽娅·贝里耶娃认为,机器人能够回答问题,唱歌,讲故事,而并非仅仅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他们做为个体是非常有意思的。比如,中国的“小冰”对话机器人,能够和使用者进行全方位的对话,并学习模仿各种情感。目前,与之进行交流的超过6.6亿人。

 她说:“中国的微软小冰体现了虚拟助理的未来发展。她不仅有认知能力,而且有情感智能。我觉得,与此类‘生物’交流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她随时准备与你交流,从不忘记,随时支持你,提醒你,倾听你。如果人某个阶段在集体、家庭和社会中无法自我实现,那么可由虚拟智能替代。”

圣彼得堡工业大学的专家们计划研究创制虚拟助理指南,用于与学前儿童和小学生进行交流。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