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可能放松货币政策吗?

CC0 / / 中国有可能放松货币政策吗?
中国有可能放松货币政策吗?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23.11.2021
关注
中国央行一位官员警告说,中国明年可能面临滞胀威胁,这可能会给增长前景带来压力。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 表示,如果需求持续疲软,生产者出售产品的价格将继续上涨,则必须采取更果断的刺激措施。有没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发生改变?
滞胀是经济中比较隐蔽的现象,即GDP增速放缓,甚至经济萎缩,而通胀则相反。首先,这种现象加剧了对人们生活的负面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下跌。其次,滞胀难以用传统方式应对。因此,如果货币政策收紧,GDP 的走向可能会更加恶化。相反,如果刺激经济增长,通胀过程可能会恶化。
报告:通货膨胀和保护主义威胁全球经济稳定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9.10.2021
报告:通货膨胀和保护主义威胁全球经济稳定
当然,现在谈论中国的滞胀还为时过早。毕竟中国的总体通胀保持稳定,但并不高。然而一些令人不安的征兆仍很明显。例如,尽管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上涨1.5%,但生产者价格指数涨幅超过13%。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放缓至 4.9%,尽管前一季度的增长还处于 7.9% 的水平。
中国央行官员刘世锦指出,要对滞胀做出“诊断”,需要看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GDP动态的多向变动。现在情况并非如此,但毕竟生产者价格的大幅上涨迟早会表现为消费者价格的上涨,因为企业成本最终往往落在消费者身上。刘世锦认为,正因为如此,需要监管部门密切关注,及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卞永祖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原则上不存在根本性问题。但在他看来,全球资源通胀会影响到生产者价格指数。卞永祖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为最大制造国,这种情况对国内指标的影响相当敏感。卞永祖说:
“中国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众所周知,受全球物流供应链出现一定问题的影响,包括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都曾出现过了一波价格的上涨。这些基础原材料的影响非常广泛,会引起所有产品价格的普遍性上涨。另外,人力成本的上涨也是一个因素。一方面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力成本上涨是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消费价格和工资的上涨也会使得产品价格趋于上涨。我认为在这方面需要因地制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目前中国总体上经济的运转不存在太大问题,主要风险来自于外部环境,比如全球通胀必然会影响到中国,包括产品价格的上涨。”
为何美国经济不能继续允许对华商品保持高额关税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5.11.2021
为何美国经济不能继续允许对华商品保持高额关税
新冠疫情危机爆发以来,中国一直没有采取激进的货币刺激措施。首先,与许多国家不同,中国能够较快地控制疫情,加快了经济活动的恢复。此外,对2008 年危机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当时国家的支持规模相当于当时本国 GDP 的 12.5%,虽然帮助摆脱了危机,出现了“正值”,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长期问题,如产业结构性失衡、房地产市场过热、经济杠杆率过高等。卞永祖专家认为,正因为如此,目前中国正在通过财政激励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支持某些最脆弱的行业。卞永祖专家继续说:
“我认为货币政策主要与企业的生产或社会资金面的宽松相关。目前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并不存在短缺的情况,包括银行贷款或社会融资规模都是相对比较宽裕。与需求不足的情况相反,供应是比较充足的。当然这其中也会出现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在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转型的过程中各行业可能会面临着不同的需求或者供应不同的情况,比如近期对房地产各方面的管控就比较严格,该行业的资金供应相对就会偏紧。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存在一些固有的先天性不足,他们这种货币的供应或者需求就会面临一些紧张。若要解决这种结构性问题,不应该通过简单的降息去解决,因为降息可能会带来大水漫灌的情况,造成很多负面影响。而目前主要的重点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那么在这方面需要下大力气,包括央行针对性的一些措施,提供更多的货币工具等。当然,也不排除央行有针对性进行一些降息的可能性。”

欧盟委员会保留中国GDP2021年增长7.9%的预测 2022年略有下调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1.11.2021
欧盟委员会保留中国GDP2021年增长7.9%的预测 2022年略有下调
上周中国央行发布货币政策季报后,有关可能改变优先事项的讨论尤为活跃。以前报告中一直存在的措辞不见了。例如,没有“监管者将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的说法,也没有“以激励措施防止经济泛滥”的措辞。相反,中国央行在一份报告中表示,监管机构将继续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需要和应对金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与此同时,人们认识到,由于中国面临经常性、结构性和周期性隔离的限制,实现强劲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然而,美国量化宽松计划或欧盟负利率政策等激进的货币刺激措施不太可能在中国出现。这些措施虽然的确有助于刺激经济活动,但会造成相当强烈的通胀压力。考虑到中国政府的优先事项——关乎增长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强劲的通胀不太可能实现战略性长期目标。北京更有可能越来越容忍经济增长放缓。如果出现经济增长减速超常的威胁(今年该指标不应低于GDP的6%),届时将让货币激励措施发挥作用。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