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压制体系将完成使命

© Sputnik / Savitskaya KristinaBank of China
Bank of China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中国正在修改基准利率规则。现在,18家大型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央行选择的外国银行,将向管理机构发送自己的年度和五年度高端借贷者的利率信息。央行将认定平均利率,每月公布的基准利率,将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方向标。由此,中国正放弃利率双轨制,并实现自由化。

中国不需要弱势人民币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不需要弱势人民币
利率双轨制是计划体系向市场体系的过渡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所有利率,其中包括存贷款利率、跨银行贷款利率等等,都由中央管理部门确定。后来,银行管理部门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其结果是,形成了双轨制。一方面,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由央行确定,另一方面,对资金市场、债券市场和跨银行贷款市场来说,市场机制还在运作,比如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CHIBOR)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这种体系,造成了金融压制:要知道,存贷款利率由中央确定,而对居民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其它投资可能性。由此,银行赚取相当大的利差,而定期存款却很难覆盖通货膨胀的发展速度。
一方面,这种体系在过渡经济时期有正面作用,因为有必要保持庞大的控制能力并保障金融稳定性。银行积攒了巨大资本,可用于大规模国家基础设施项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系开始出现负面效果。对私企来说,中央确定的利率过高。自此情况下,贷款资源主要涌向国企。后者很容易获得贷款,有时会做出并非深思熟虑的决策。
在中国经济放缓情况下,政府试图借助于中小企业容易获得贷款的方式来刺激增长。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中国央行多次缩减强制准备金率,补充释放流动性。去年年末,中国银保监会对所有银行下达了"1-2-5"任务:所有大型商业银行新贷款中的1/3应推向私企;中小银行中的2/3贷款应贷给私营公司。最近3年时间里,中国所有银行发给私企的新贷款额不应低于50%。
中国正试图安抚本国市场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正试图安抚本国市场
然而,利率管理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央行对存款利率设了上线,对贷款利率规定了下线。当然,银行可以规避这些数值,要知道,很多年时间里,这些利率已经不再强制执行,对商业银行来说,仅是参考。《南华早报》援引央行资料写道,通常,银行规避央行指令程度不超过10%。这样,利率并不总是符合市场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樊明太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新措施是在市场自由化方面迈出了巨大步伐。他说:

"实际上‘双轨合一'早已提上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日程。我认为此次采取这一措施,是朝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前进了一步,有利于‘双轨合一'。根据国外的经验,关键利率非常重要,可以起到基准利率的作用。所以我认为改善这一机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意。因为中国目前下行经济压力比较大,国外都在进行降利率、放松流动性的措施。外加日前国务院推出了降低实际利率的举措,我认为这时选择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有一定的必然性,当然肯定也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应有之意。从长期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说,这更是自然而然应该采取的一个措施。"

这样,每月20号,中国市场上的18家大银行将向中国人民银行发送针对本行最可靠贷款客户的年度和五年期贷款利率。央行再算出这些利率的平均数值。相应地,对其它银行公布参考利率。通过这种方式,中国金融管理部门期待摆脱利率"双轨制",使其变得更加市场化。值得一提的是,商业银行、城市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将参与新利率形成体系。另外,18家银行清单中还有两家外国银行:花旗银行和渣打银行。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