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率下降自我意识上升:中日青年人倾向于孤独和职业生涯

© AP Photo / Greg Baker出生率下降自我意识上升:中日青年人倾向于孤独和职业生涯
出生率下降自我意识上升:中日青年人倾向于孤独和职业生涯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关注
据《南华早报》(China South Morning Post)报道,中国杭州市一所中学将每周为年轻教师们提供休假时间,方便他们建立个人生活。《南华早报》指出,只有未婚教师才有权利用每月两次,每次半天的休假时间。学校领导层认为,如果年轻教师们工作时间过长、经常在课后拖堂,那就没有时间经营个人生活。统计数据表明,这所学校40%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结婚。

中国互联网为女性打抱不平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互联网为女性打抱不平
这种趋势已经成为许多职业的特色,中国典型家庭中的人口结构变化越来越明显。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记者向中国"同在心理工作室"创始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肖雪萍请教了其中的原因。

肖雪萍说,这种趋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人们开始对学业和职业生涯予以比以往多得多的关注,组建家庭已经退居第二位。社交网络对此也有影响:人们经常把自己的生活与其他人的生活相比较,在追求美好生活时互相攀比。

她说:“首先,从现实层面的原因来看,当代年轻人的受教育时间普遍延长了,尤其在城市中生活的大部分的人都接受过大学接受教育,大学毕业之后就已经22岁,如果再读研究生,毕业后就25岁了,加上就业占用的时间,结婚的时间就必然要延后。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贫富差距较大,而互联网的发展也让人们很容易地就能看到别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别人的生活与自己的生活进行比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无可厚非的,但有时候这种比较会让人感到生活压力更大了,总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实现理想的生活状态。例如,30年前,年轻人手里只要有几千块钱,就有能力组建一个家庭了,而如今,似乎手中有几十万都不足以支撑婚姻的物质基础。再次,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很大。3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家庭中只要有一个孩子就可以了,在养育子女问题上会更精细化,更关注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质量,对于数量不再那么追求。计划生育政策也让女性的受教育机会和社会地位大大提升,城市的中产女性自我意识比几十年前更强,不再将婚姻视为必需品,更不会觉得没有婚姻,人生就不完整,不再认为,婚姻是体现个人价值的方式。”

肖雪萍补充说,至于有些人婚后不打算不生育子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现在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自由的空间。

有位哲学家说,“社会的高度发达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自私”,我想所谓“自私”其实是人们会更关注个人的价值、体验和自由等等。而这样的需求与婚姻精神是冲突的,——因为结婚生子,必然需要让渡出一部分个人空间,而有些人就不希望过这样传统的、大众化的生活,更希望按照自己的人生规划生活。

俄专家:中国将更为积极地修改人口政策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俄专家:中国将更为积极地修改人口政策
年轻人渴望孤独——不仅是在中国观察到的现象。日本人也同样注意到,年轻人约会越来越罕见。

按照日本性教育协会开展的民调,具有浪漫约会经验的大学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低水平。受访的小伙子中,有71.8%的人有过约会经验;在受访的姑娘中,有69.3%有过约会经验。日本追手门学院大学(Otemon Gakuin University)教授、心理学博士金政祐司(Kanemasa Yuji) 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广播电台介绍了日本大学生建立浪漫关系的动机为何如此之低的原因。他说,当代日本社会缺乏建立浪漫关系的理由。

他说:“可以说,日本文化编码无助于建立亲密爱情关系”,——金政祐司说,——这个过程很久前就已经在日本发生,早在1987年时就有人开展过研究。当时的研究表明,只有30%至40%的日本居民拥有爱人,当时美国这个数字达到60%至70%之间。这与美国社会积极主张建立亲密爱情关系有关。例如,美国人孤身一人下馆子会感到难为情,而日本人则完全不一定考虑爱情和婚姻。更何况,日本人经常不想开始浪漫关系,以避免对他人的过多依恋和可能的心灵创伤。日本男性失去了追求女性的猎手本能,社会中的这种现象被称为‘缺乏’。大众传媒鼓吹浪漫关系的不良方面,比如追踪和约会时的暴力行为等,更是助长了这种情绪”。

在此情况下,金政祐司指出,日本几乎90%的婚姻都是夫妻双方因爱情而缔结,但这只与结婚人数减少和否定爱情的人数增多有关。

就像在中国一样,日本成功女性的人数增加,但她们的不婚意愿多半与渴望自我实现无关,而是与避免因陷入爱河而出现的任何风险有关。因此,即便是在女性社会活跃度远高于日本的美国,不婚人数也要比日本少一半。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