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告称德企或将撤离新疆 专家:迎合西方政治正确,伤害德国经济和形象

© AP Photo / EUGENE HOSHIKOРабочий собирает хлопок-сырец на хлопковом участке в городе Корла в Синьцзян-Уйгурском автономном районе на северо-западе Китая
Рабочий собирает хлопок-сырец на хлопковом участке в городе Корла в Синьцзян-Уйгурском автономном районе на северо-западе Китая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8.05.2021
关注
德国联邦议院科学服务部的评估报告称,由于新疆维吾尔族人权受到“严重侵犯”,德国企业可能很快完全撤出新疆。中国专家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此举或为迎合西方社会的“政治正确”。而如果因此导致德企不得不与中国供应商脱钩,则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形象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Уйгуры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15.05.2021
维吾尔族宗教领袖回击西方对华指控
德国驻华大使馆介绍,3月3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企业供应链尽职调查法》(以下称《供应链法》),联邦议院将在夏季就此法案表决。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积极、清晰地调查和应对其供应链中可能存在的强迫劳动、剥削童工以及环境问题。该法规将自2023年起对600多家员工人数在3000名以上的企业具有约束力。2024年以后,适用范围扩展到2900家拥有1000名以上员工的企业。

据《南德意志报》报道,德国联邦议院科学服务部的评估报告声称,一旦《供应链法》生效,如果出现强迫劳动,德国企业有责任中断与中国供应商的业务关系。否则,德国公司将面临罚款。个别情况下,公司雇员可能必须承担个人刑事责任。

但据《环球时报》介绍,这份评估报告引用的多是已被中国官方驳斥过的“造谣”内容,比如美国国务院的报告、荷兰议会的评估报告、“人权观察”等国际组织的报告,以及英国《卫报》《华盛顿邮报》等媒体报道,甚至还有“世维会”提供的内容。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副教授胡春春认为,德国政府通过的《供应链法》已经超出理性分析的范畴,在当前的背景下,德国唯一可能的意图就是为了迎合西方的所谓“政治正确”。

他说:“实际上,这和美国近几年所煽动的对华脱钩、对华意识形态的第二场‘冷战’有关系。不管我们用什么话语去定义它,它都是西方新的政治正确,它迎合了民粹风潮,而这种风潮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政治理性所能够预见的范畴。”

Дизайнер Zhou Li на Неделе моды в Пекине. 30 марта 2021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920, 02.04.2021
“新疆棉花是我的爱”:中国设计师手棒新疆棉花束现身时装周
中德经济合作非常密切。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德贸易总额2121亿欧元,同比增长3.0%,中国连续五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因此,胡春春副教授指出,如果德国企业因为所谓的新疆维吾尔族“人权”问题跟中国供应商脱钩,那么对于德国的经济和国际形象都会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

他说:“首先,这对于德国经济来讲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中国和德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是双赢的。到目前为止,双方合作的领域以及竞争的领域都是可控的,也就是说,双方主要是错位竞争,更多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其次,这份报告它所有的(信息)来源在我们看来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都是来自所谓的第三方转述等等,根据这些信息最后做出这个决定,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发展方向。一个在国际上拥有这么高国际声望的国家,基于谎言来确立任何的法律或者进行某种政治行为,这都是一件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谈及中方的应对举措,胡春春副教授认为,即使德国要进行这种“经济自残”的行为,中方也不会干涉德国的立法。但中方必须表明自己的基本态度,即关于新疆问题的指责是莫须有的,德国联邦议院科学服务部的这份评估报告充满了谎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表示,中方已经多次说过,所谓在新疆存在“强迫劳动”,这纯粹是一个弥天大谎或者说世纪谎言。在新疆没有“强迫劳动”,只有自愿就业、自主择业。新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族务工人员,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职业,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与有关的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获取相应的报酬,符合中国的宪法法律,符合国际劳工和人权标准。

新闻时间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