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童年时代起,中国就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库利科娃说:“可以说,中国从我童年起就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当中国人民革命取得胜利时(1949年),我还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在苏联人们热烈讨论这次胜利,并播放了我们的记者拍摄的有关中国人民战争的影片。演唱了《莫斯科-北京》歌曲,发表了多篇来自中国的报道。我们这些小学生被组织去看这些影片,还有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给予中国援助的老兵来看我们。所有这一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我在莫斯科市中心尼基茨基门附近的125学校学习,而且我们的外语是法语,但十年级的时候,我在学校和家里都说我想学习中文。”
库利科娃后来进入了东方学院(后来该学院关闭),她与其他30名研究中国的学生一起被转学到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据她介绍,在校期间她曾参加过莫斯科青年学生艺术节,并有机会与北京实验剧院和广东省青年民族乐团的艺术家合作。 艺术节结束后,获得金奖的中国艺术家们获得了前往俄罗斯东部地区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旅行的机会。期间他们访问了秋明、新西伯利亚和赤塔,在这次旅行中,她有幸与中国参赛者在一起度过难忘的时光。
俄中友好协会成立
据库利科娃介绍,1957年,当她进入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五年级的时候,俄中友好协会的前身——苏中友好协会在莫斯科成立。大家知道,苏联多年来一直在帮助中国打击国内的反动派和日本的侵略以及战后重建。
库利科娃说:“参加这些活动的人们爱上了中国和勤劳的中国人民。我们希望尽力帮助中国重建国家。在人民革命胜利后的最初几年里,几乎所有的苏联著名团体、作家、艺术家、音乐家都去过中国。他们都希望为发展苏中关系作出贡献,扩大同勤劳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联系。”
据库利科娃说,成立苏中友协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中苏友协已在中国开展活动多年,但在苏联却没有合作伙伴。在中国友好协会成立于1949年10月5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的第五天,以感谢苏联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斗争中28年来一直支持中国。后来决定在苏联成立也一个组织,作为中苏友好协会的直接合作伙伴,使友好组织能够更加紧密地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发展。
协会从成立之日起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谢尔盖·格拉西莫夫、芭蕾舞演员加林娜·乌兰诺娃和娜塔莉亚·杜金斯卡娅等重要文化人物开始陆续加入该协会。协会主席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成员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安德烈耶夫。
库利科娃与一群受邀学生一起参加了协会成立大会。她说,当时她就非常渴望在这个组织工作。而这个强烈的愿望也确实实现了。 1960年她应邀到中苏友好协会工作。
加林娜·库利科娃,1960年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库利科娃接着说:“就这样,自1960年以来,我的生活和工作一直与对华友好活动紧密相连。我很高兴命运给了我这样的礼物——我于是开始研究一个我非常感兴趣的国家,我对它的历史、文化、传统很感兴趣。我在中国结识了很多熟人和朋友。”
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举办各种活动,接待中国代表团,其会员也到中国访问。库利科娃说,苏中友好协会的活动在中苏关系困难时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时我们两国之间不仅国家间关系中断了,而且民间也不再往来。后来苏联政府决定不停止苏中友协的活动,而是让它继续存在下去,以保持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丰富的文化和数千年历史的尊重。
库利科娃说:“我们继续举办纪念中国文化人物、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等的活动。正是在苏中两国关系困难的岁月里,我们成为团结我国全体有意加强和保持对华友谊的公民的中心。”
莫斯科,1978年2月17日苏中友好协会第三次全联盟会议。
苏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执行秘书库利科娃向中国外交官举行有关中国书籍的展览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库利科娃还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领导人的智慧指导下,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关系后来实现了正常化。今天俄中两国领导人都表示,俄中友好协会是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先驱,它在两国关系困难时期开展的活动不仅为恢复两国民间往来作出了贡献,而且也为恢复国家间关系作出了贡献。
1983年恢复了俄中友好组织的代表团交流。 1983年10月,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苏友好协会的邀请,苏中友好协会以苏中友好协会中央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齐赫文斯基院士为首的20名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在中断18年后首次访华。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库利科娃说:“今天我们仍在积极工作。俄中友好协会是我国唯一一个自成立68年以来一直举办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俄建交纪念日、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纪念日、纪念中国历史上重要日期以及积极参与发展双边关系的中俄社会名人的组织。
目前俄中友协在全国有30个地方分支机构,有驻俄使馆、总领馆代表、留学生代表和其他中国各界代表参加其活动。
1989年5月,莫斯科,红场。 库利科娃与中华全国宇航员学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王永志率领的中苏友好学会代表团。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首次中国之行,与老朋友重逢
库利科娃回忆说,1957年她和一群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被派往北京的苏联大使馆进行毕业前实习。
库利科娃说:“1957年,当我们作为学生来到北京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实习时,我在莫斯科艺术节上认识的中国歌舞团的男孩和女孩们拿着鲜花来迎接我们。我在北京待了六个月,和他们聊了很多。我经常去剧院找他们。我们去公园散步。我甚至参加了一对夫妇的婚礼。那时我才明白,我们两国的年轻人可以通过深厚的人类友谊和相互理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记得当我从火车站出来,进入这座城市时的第一印象。我看到一大群骑自行车的人,都穿着同样朴素的灰蓝色衣服。我们当时住在大使馆里。根据与大使馆负责人的约定,每周六和周日我都和中国朋友们一起去颐和园。他们带我参观了颐和园的一些景点。我们甚至还共同参与了北京近郊的十三陵水库的建设。”
库利科娃补充说,早在1957年她就对这件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中国人依然充满着激情,他们想要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渴望为祖国奉献一切。”
后来,她有幸在苏联(之后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担任了近十年的协会副主席,与中国各界有过广泛的交流,结识了很多朋友,至今他们之间还保持着联系。
在中国库利科娃最喜爱的一些地方
库利科娃说,在中国工作了多年,她到过中国很多省市。她说:“我有很多喜欢的地方。很难说哪一个我最喜欢。当然,北京有很多文化古迹。广东有大湾区,重庆则因为它众多的人口以及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成功的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贵州省,贵阳市,它的自然风光秀丽。西安的兵马俑。还有山东、上海和浦东。 “我第一次去上海是在 1958 年。当时中国的帆船在江上航行,今天浦东的所在地,当时还是一片稻田和小屋。”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5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天安门广场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库利科娃补充道,在中国工作期间,她有时喜欢在周末去一些僻静的角落,坐在小池塘边,欣赏花儿绽放、蝴蝶飞舞、鸟儿鸣叫……
库利科娃回忆道:“从那时起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我上次去中国是去年十月。 我应邀出席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90多个国家的300多位嘉宾参加了此次庆祝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出席活动并向来宾发表讲话。十月里所见到的一切都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来宾们应邀参观中国未来首都雄安新区。我相信,中国的计划都将会实现。”
沈阳,2000年8月30日。日本战争的苏联参与者的纪念碑。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中国友谊勋章
加琳娜·库利科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的获得者。 2019年习近平主席亲自向她颁发了这枚勋章。她也成为继俄罗斯总统普京之后第二位获得此勋章的俄罗斯人。
库利科娃说:“当告诉我要获得这个(勋章——编辑部)时,我非常激动。当然这也是一个巨大的责任。当时也是一种骄傲。我必须说,友谊勋章只授予一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一枚这样的勋章。由于俄罗斯和中国有着特殊的关系,俄罗斯获得了第二枚这样的勋章。”
库利科娃一直认为,这个奖项并不属于她一个人,而是属于那些成千上万为加强我们双边关系已经并将继续投入身心、智慧和经验的人。
库利科娃说:“而我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份子。只要我的心脏还在跳动,我就会和同事们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我的生活,因为任何关系都不是由一个人建立起来的。”
中俄关系前景广阔
库利科娃说:“我相信(俄中)关系是最有前景的。有过不同的时期。有起有落。但我相信,我们两国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它们之所以一致,是因为我们领导人的活动都是为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生活。它们在经济领域也是一致的,因为我们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是互补的,尽管今天存在着一些问题:交通、金融、过境等问题。”
库利科娃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因为双边关系发快速发展,而俄中之间的金融机制和物流链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不过,库利科娃相信,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她认为,两国利益吻合,两国关系正在全面发展。
2022年10月31日,库利科娃在致力于俄中友好协会成立65周年的"公共外交在俄中关系建立、恢复和发展中的作用"国际会议上的讲话
© 照片 : 照片来自个人档案
库利科娃说:“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进入新时代,今天已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前景十分光明。我们两国元首弗拉基米尔·普京和习近平之间高度信任和友好的战略关系就是最好的证明,这种关系为俄罗斯和中国全部多层面的国家间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平台。这种关系得到了两国人民的支持。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任何人都无法摧毁我们之间的全面联系与交往。这些联系是为了我们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和平与安全的事业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