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同岩屋毅外相举行了外长会谈并共同出席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此外,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岩屋毅。
据日本媒体报道,访华前岩屋毅表示,此行希望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以及构建具有“建设性且稳定的关系”,在两国得以互利的领域展开合作。
中日关系发展的进程
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中国和日本之间关系发展进程的速度较高。例如,2024年7月26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万象会见了日本前外相上川阳子。
2024年10月9日,王毅在同岩屋毅通电话时表示,中方赞赏日本新内阁和岩屋毅外相上任以来释放愿稳定发展两国关系的积极信号,期待新内阁有新气象,中日关系有新发展。岩屋毅同样也表示,日中各领域合作有着巨大潜力,日方愿同中方加强各层级沟通,协商解决未决问题,为两国国民带来更多福祉,日中两国对亚洲及世界和平稳定负有重要责任。
此后, 2024年12月4日,中日举行了第20届“北京-东京论坛”。今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了日本首相石破茂。
青年日本问题学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陈洋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采访时表示,自今年10月石破茂政府成立以来,中日关系总体上实现了平稳开局,不仅中日两国领导人连续在10月、11月举行面对面会谈,两国地方、民间、高校、企业等不同领域之间的互动也逐渐增多。他认为,可以说,石破茂政府成立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为中日关系带来了新气象。
专家指出,过去三年多时间里,中日两国领导人、外长确实举行过多次面对面会谈,但这些会谈均是在第三国举行国际会议期间,也就是说未能实现在中日彼此国家里举行。他说,伴随此次日本外相正式来华访问,将有助于今后实现中国外长正式访日,乃至中日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正式互访。
岩屋毅访华的结果
中国外交部称,2024年12月25日,王毅在北京同日本外相岩屋毅共同出席了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会议达成10项重要共识:双方将大力推动青少年交流互访,鼓励支持两国间修学旅行;深化教育领域合作;支持旅游业合作;搭建更多友好城市交流的桥梁;加强体育交流合作;支持文娱产业继续合作;加强媒体、智库交流合作;开展妇女团体交流;将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打造为两国人民交流与友谊的平台;适时在日本举行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三次会议。
据日本外务省称,两国外长重申,为了沿着日中领导人确定的轨道推进两国关系,为了取得具体必要的进展,需要两国外长保持频繁、坦诚、直接的沟通,并对日本外相岩屋毅此次访华表示赞赏。双方重申有必要遵守早前达成的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洋排放核处理水以及解除日本水产品出口限制的协议。双方还讨论了中国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活动、台湾、朝鲜等问题。此外,两国外长商定王毅在新的一年将早日和在适当的时候访问日本,同时举行高级别的经济对话,并开始为此进行具体协商。
李强会见岩屋毅时表示,当前,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方愿同日方一道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务实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岩屋毅表示,当前中日对地区及国际事务负有重要责任,日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加强各层级往来特别是民间交流,促进互利合作和民意氛围改善,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建设性、稳定的日中关系。
此外,岩屋毅在接受凤凰卫视独家专访时表示,日本决定放宽对中国公民的签证限制,赴日团体游客逗留时间,由现行的15天延至30天。多次往返签证有效期,从目前的3年、5年,延长至10年。
陈洋专家谈到日本外相访华的结果时强调,此次访问是对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的具体执行与落实。此外,达成广泛的合作共识等,无疑将有助于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以及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和稳定的中日关系。
陈洋补充说:“中日之间你来我往,“穿梭外交”的恢复,将有助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确保双边关系行稳致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这是此次岩屋毅来华访问的最重要的意义。最后,此次访华有助于中日增强政治互信,以及深化合作。”
中日关系中的分歧还在吗?
虽然北京和东京的关系在积极发展中,但双边关系中的问题还是不少。
北京和东京之间的关系问题与其说与经济问题有关,不如说与确保地区安全的不同观点有关。中方对日本参与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活动以及日美加强与该地区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表示关切。此外,媒体此前报道称北约可能在日本设立办事处,这也不利于加强中日关系的互信。
据共同社报道,日本、美国和菲律宾三国高官10日在东京举行了海洋磋商的首次会议,讨论中国加强施压的南海局势和三国在海洋领域的具体合作。此前有报道称,如果美国与AUKUS的“分担负担”协议能让新任美国总统满意,那么美国政府很有可能会在2025年加紧拉拢亚太盟友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参与AUKUS。中国把AUKUS 视为对地区稳定的威胁,并认为有核扩散的危险。也正因为如此,日本、韩国和新西兰发出的任何有关可能加入AUKUS的新的信号都有可能增加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并导致与中国关系的恶化。东京对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和北京与平壤的关系感到担忧。
青年日本问题学者、察哈尔学会研究员陈洋指出,中日互为近邻,但基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等因素,中日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知分歧和矛盾。
他解释说:“与此同时,近年来,基于日本国内外政治氛围等原因,日本政府动辄配合某些域外国家大搞对华遏制围堵,日本一些政客不时就历史、领土、台湾等问题发表荒谬言论,严重破坏中日政治互信、干扰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专家强调,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作为石破内阁外相的岩屋毅首次来华访问,明确就历史问题、台湾问题、中日关系、人文交往等议题进行表态,不仅是向中方阐明石破政府的对华政策立场,也是在推动中日增进政治互信,避免不必要的战略误判。
中日关系将如何发展?
陈洋专家说,中日高级别人文交流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达成的10项重要共识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促进两国人文交流,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提供人文支撑,进而助推中日关系稳定发展。
专家补充说,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中日关系处于改善发展的关键时期。他认为,一方面,自石破茂政府成立以来,中日之间实现了诸多积极互动,并围绕双边关系发展、深化务实合作等取得了诸多共识,这为今后一段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奠定了有利的氛围,也让今后一段时期的中日关系令人期待,但另一方面,当前中日关系的改善势头也存在风险挑战。
陈洋解释说:“一是,伴随明年1月第二次特朗普政府成立,石破茂政府能否继续坚持当前积极的对华政策值得关注。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以及今年当选总统后,就对华关系、中美经贸问题发表了不少消极言论。那么,石破茂政府今后在中美之间将如何选择,是紧密跟随美国进行对华围堵遏制,还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这无疑将决定今后中日关系的总体走向。”
他还认为,二是,当下的问题是,不论在自民党内,还是在日本国会内,石破茂都是一位弱势领导者,那么石破茂今后能否顶住日本政界亲美、反华势力的施压,继续坚持当前相对独立的对华政策,不仅考验石破茂的政治手腕和政治信仰,也考验着中日关系未来改善的持久性。
陈洋强调:“总体来说,为展现出与前任安倍晋三、岸田文雄政府不同的政治外交底色,石破茂今后将会推动中日关系改善,但能否顶住美国的胁迫、能否顶住自民党内外的压力,无疑是其对华政策的最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