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国在南美市场拥有与欧盟竞争的优势

欧盟和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宣布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持续了近25年。该协定旨在创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之一,其人口总数超过7亿。
Sputnik
预计汽车、机械、化学品和药品等欧盟主要出口行业的关税将被取消。总的来说,该协定将取消欧盟向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出口的 91% 以及南方共同市场向欧盟出口的 92% 的进口关税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钱亚旭博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该协定在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钱亚旭博士说:“此次欧盟与南共市达成的自贸协定不仅停留在象征意义层面,也确实是因为欧盟有这方面的需求,毕竟双方的市场具有互补性,比如欧盟在汽车制造、金融等领域占据优势,南共市则在农产品、矿产品等资源密集型产品上具有优势。虽然欧盟与南共市达成自贸协定降低关税能够促进双边贸易额的增长,但也需要看到在现实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南共市向欧盟输出的产品基本以农产品为主,而农业问题本身在欧盟内部就存在巨大的分歧,当农业大国法国在面临来自阿根廷、巴西农产品竞争压力的时候,必然会引起欧盟内部农业利益集团的反对。并且一直以来农民在欧盟内部就是特别不好稳定住的群体,经常会做出开拖拉机堵路等实质性反政府的行为。”
钱亚旭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
不仅法国,意大利和波兰也公开反对欧盟委员会积极游说的该协定。其他一些国家也持保留态​​度,包括奥地利、荷兰和比利时。这种局面如同欧盟在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征关税问题上缺乏团结一样。俄罗斯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专家、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学院讲师费多尔·阿列克谢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欧盟贸易保护主义趋势。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夫专家说:“这种趋势在欧盟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了。欧洲经济正面临着严重困难。欧盟委员会正在寻找保护欧洲利益的手段,但保护主义游说团体推动做出的决定并没有得到一致的支持。在对待中国电动汽车上是这样,在对待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协议方面也是如此。欧盟委员会做出的只有利于某些国家的决定与其他一些国家的利益相矛盾。欧盟委员会的决定分裂欧盟的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费多尔·阿列克谢耶夫
俄罗斯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专家、高等经济大学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学院讲师
欧盟委员会主席不顾欧盟反对与南美洲签署建立自由贸易区协定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积极游说这份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协定,认为该协定至少可以减少对中国贸易的依赖。对此钱亚旭博士持怀疑态度,因为中国市场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钱亚旭博士说:“欧盟和南共市的合作还会面临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即南共市与中国的合作。无论是从经济体量还是与南共市经济结构互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市场份额和产品价格都具有显著竞争力。所以欧盟在面临中国竞争力压力时表现如何,恐怕需要打上一个问号。此外,非关税壁垒也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欧盟在与中国竞争和南共市的对接中的劣势所在。众所周知,欧盟对农业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南共市若要向欧盟出口农产品,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去提升标准,进而会导致成本上升。总体来看,欧盟此举并非仅是政治口号,但实际效果可能不会如预期那么高。”

钱亚旭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研究员
独立分析师兼全球市场专家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南共市国家虽然出现了实现贸易多元化的机会,但与欧盟达成协定并不能取代与中国的合作。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专家说:“南美洲的共同市场并不均衡,该协定在欧盟已经引发新一波批评布鲁塞尔的浪潮。可以说,目前南方共同市场-欧盟协定还纯属于一份政治文件。当然,它可以改变一些贸易流向,但无法转向中国已经扎根的方向,也不能转向近年来与中国发展合作为南美伙伴带来经济利益的方向。因此,任何新的自由贸易区都无法动摇中国在南方共同市场经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和采矿业中的地位,而新的自贸区是否能正常运作还不得而知。”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
独立分析师兼全球市场专家
巴拉圭总统称对通过南共市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持开放态度
南方共同市场与欧盟的政治协定早在 2019 年就已准备就绪,但由于欧盟农业部门的抗议等原因,欧洲国家的批准被推迟。上周末达成的协定的最终版本并不包含双方间明显的矛盾,而且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也存在不确定性。例如,目前还不清楚欧盟将如何补贴欧洲农民的产品以保持其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