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助力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与传播

近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中国文化领域专家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对这一节日重要文化意义的高度肯定,也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创造了更多可能性。
Sputnik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发布的介绍词说:“在中国,春节标志着新年的开始,以传统历法正月初一为岁首。春节前后,人们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辞旧迎新、祈福纳祥、欢庆家庭团圆,促进社区和睦,这一庆祝过程俗称‘过年’。除参加公共庆典外,人们祭祀天地和祖先,并向长辈、亲友及邻里拜年,表达美好祝愿。该遗产项目为中国民众提供了认同感和持续感。”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化产业学者郭万超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春节申遗成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文化正在被国际社会更多地认可,春节从一个地方性的节日,正在迈向全球化。

他表示:“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它已经深深嵌入每个华人的心底。在中国,春节的地位非常高。现在它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对春节的文化意义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提升。可以说,春节从中国的文化遗产,变成了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文化地位的重要飞跃,我认为这是最大的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春节的申遗成功无疑为其国际化传播创造了新的契机。

郭万超认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春节。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节日,现在全球各地几乎都有华人的足迹,对春节文化的传播十分有利。春节申遗成功,是对这一节日重要文化意义的充分肯定,也让它从一个中国的文化现象,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现象。”

此外,郭万超强调,春节申遗成功对国内民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意义。他表示,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承载着强烈的仪式感,是增进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纽带。
春节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普通民众的认同。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小薇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春节申遗成功让她感到非常激动,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春节的文化价值。

她说:“春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外在表现,比如饺子、对联、灯笼、舞狮、社火等,处处体现出浓厚的仪式感。虽然春节已经得到了全世界很多朋友的喜爱,但申遗成功意味着这个温暖祥和的节日能够进一步走向世界,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专家还指出,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可以更好地向世界推广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对此,郭万超提出了具体建议,他认为春节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还蕴含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他说:“首先是春节的科学意义。比如二十四节气的运用、春节的时间选择等,这与气象、地理科学息息相关,可以进一步挖掘。其次是春节文化的多样性。春节的习俗因地区而异,比如北方和南方的庆祝方式不同,各省也有自己的特色。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更深入地挖掘和传播,展现春节的生命力。”

同时,郭万超还特别强调了春节的核心价值——辞旧迎新、祈福团圆、促进和谐。他指出:“这些价值观是全人类共通的,通过春节的推广,我们可以更好地传递这些美好的文化内涵。”
春节
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陈潇对此深有感触。她认为,春节的仪式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早已超越了民族和语言的界限,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共鸣。

陈潇表示:“美国纽约州此前已经宣布春节为该州公立学校的法定假日,而此次春节申遗成功,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必将吸引更多人了解并喜爱这个充满欢乐与温暖的节日。”

郭万超强调,春节申遗成功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这不仅让我们更加珍视这一传统,也为提升和推广春节文化提供了契机。
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其中部分知名项目包括:京剧(2008年入选)、中国剪纸(2009年入选)、二十四节气(2016年入选)和太极拳(2020年入选)。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一项文化保护机制,旨在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确保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春节申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