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所长说:“包括沙特在内的中东地区国家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方,近年来双方的合作日趋紧密,去年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还就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达成一致。当前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的重要产地之一,能源合作是其对外合作的主要方向。在中国与中东国家的能源合作中,人民币结算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而中国推进与中东国家在能源交易上使用人民币结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需要通过逐步的改革和开放,以及市场的自然选择来实现。另外,考虑到与美国的关系,沙特等石油输出国在跨境原油交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的过程或许也不会一帆风顺。
近年来中东国家“去美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比如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与沙特中央银行就签署了一定规模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此次沙特方面再次表现出对使用人民币结算石油的兴趣,反映出国际货币体系正在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包括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也在下降。实际上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无论是在世界政治还是世界经济领域。目前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显著上升,包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和投票权也显著增加。对此我认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需要适应多元化的发展,因为这一趋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阻挡的。”
尼基塔·马斯连尼科夫专家说:“到本十年末人民币所占份额可能会达到 7-8%,其中包括中国与海湾国家的石油交易。不过,地区石油贸易商会面临来自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强大压力,包括政治压力,因此做出准确的预测相当困难。另外,统一的金砖国家结算体系早晚会出现。沙特也想加入该体系。世界贸易的态势,特别是能源资源的态势,也非常不确定。扩大人民币贸易是可能的,但目前尚不清楚未来的贸易规模会与目前的贸易规模有怎样的差异。现在油价已经下跌,预测相当不确定;到今年年底每桶价格很可能在 75 美元左右。
还会发生大规模能源转型,因此很难说全球石油需求会无限扩张。会以某种方式影响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增长的另一个因素是各国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目前全球有 70 多家央行正在以某种形式开发这些项目。俄罗斯和中国也在积极测试各自的数字货币。全球货币体系的数字化有可能将导致各国货币支付的重大调整。”
他说:“这在更大程度上反映的是美国立法者对中国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恐惧,企图利用阻碍中国发展的决定来伤害中方。这一决定只对美国国内政治有意义。由于总统竞选结果不确定,政客们必须表明他们正在尽最大努力遏制中国。但到目前为止这一倡议的效果微乎其微。改变提款权的结构需要很多年的时间,因为首先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必须改变。但不管怎样,这不会对人民币的全球地位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