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SCMP)报道称,中国解放军国防大学的科学家创建了军事行动指挥官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在没有真正军官参与的情况下模拟军事演习。《南华早报》援引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称,该模型目前仅在实验室条件下使用。它有助于识别新威胁并在不同情况下提出新的行动计划。军队指挥官的人工智能模型根据新的输入场景和现有场景做出决策。模型可进行改进:其中可以通过记忆限制实现对人类能力的自然限制。此外,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它可以指定特定指挥官的特征及其决策风格。卡申认为,此类技术在进行指挥所演习和模拟军事行动时具有巨大潜力。
当今主要军事强国越来越关注这一领域也就不足为奇了。特别是美国正在积极投资此类项目的开发。到 2028 年,五角大楼计划花费超过 260 亿美元用于开发与使用人工智能的军事模拟、竞赛和演习相关的领域。过去几个月来,人工智能在美国演习中得到了积极运用。例如,今年2月,卡森堡军事基地第10空降特种部队大队的士兵使用VirTra模拟器演练了各种特种作战场景,该模拟器可以优化人员在复杂情况下的决策过程。
人工智能工具也用于军事研究和工业中。因此,美国太空军最近与 EpiSci 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开发一种跟踪高超音速导弹发射的系统。此外,五角大楼没有忽视语言模型和生成人工智能的能力:今年1月,ChatGPT 开发商 OpenAI 公司宣布正在与军事部门合作开展与软件和网络安全相关的项目。
人工智能已经在战斗中得到直接应用。西方在武器供应、战略规划、情报收集和分析、确定打击目标等方面直接参加基辅一方的战斗,把乌克兰冲突转变为主要军事力量之间的高科技对抗,在此过程中测试最新技术和战术解决方案。卡申说,现阶段,人工智能既用于提高侦察效率,又用于制造更完善的武器:
“在乌克兰当前的冲突中,人工智能已经在战斗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首先,它用于加速情报数据流的处理,从而大幅缩短对战场变化的反应时间……此外,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发展的最重要方向是自主武器系统,它已经开始用于实战行动。如今,乌克兰冲突双方都在使用配备目标自动捕获系统的攻击无人机。”
证明已经开始在冲突地区使用类似系统的视频资料已对公众可见。据部分设备制造商介绍,它们能够在战斗任务的最后阶段独立识别目标并自主瞄准,这有助于防止操作者因距离较远或敌方电子战系统对抗而与无人机失去联系的风险。
卡申认为,新技术不仅会给当前和未来的冲突带来战术变化,还将对领先军事大国的军事发展战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我认为自主武器将彻底改变军事战术实施和军事经济建设。在新的条件下,大量且相对廉价的海陆空自动驾驶装置可以发挥主要作用,它们将被用作消耗品。有能力建立相关生产的国家将有机会大幅减少人员损失。量产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也就是说,拥有强大的大规模生产能力,就可以牺牲大量的自主系统,而这不涉及人员损失"。
此前,世界各地许多科学家和政治家都曾呼吁限制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范围。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表达了对人工智能军事用途的担忧,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表示支持禁止致命的自主系统。不过,不少专家一致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赛将成为军事强国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今年1月,咨询机构商业市场研究公司(The Business Market Research Company)估计,2024年至2033年间,全球军事人工智能市场将以约15.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