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经济学家:中国不愿刺激内需

中国经济正面临外部和内部增长的挑战。
Sputnik
中国官员并不隐瞒这一点。尽管中国的 GDP 增长率仍领先于大多数发达国家,但几乎没有人不同意中国将不再能实现以往两位数增长的说法。
中国经济放缓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全球市场需求疲软,导致中国出口增速放缓。包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危机继续对地方政府预算和中国居民的消费行为造成压力。还包括不利的人口趋势只会增强中国人的储蓄倾向。
最后,还包括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贸易、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对抗。 这些国家实施的限制措施旨在遏制中国的发展。
中国政府一再强调,内需应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这种言论早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之前就已出现。 至少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谈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必要性,因为当时世界市场的波动是显而易见的。 显然,庞大的中国人口是重要的资源,国内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就其规模而言,可以取代出口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 彭博社援引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的话说,中国政府完全不愿意利用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 克鲁格曼认为,由于中国国内支出严重不足且民众缺乏投资机会,中国的整个经济模式非常不稳定。克鲁格曼说,中国政府应该支持需求,而不是增加生产。
欧洲和美国高层官员提出了所谓的中国生产过剩以及中国产品向全球市场供应过剩的问题。然而,彭博社没有提到,中国生产过剩论是在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等高科技产品制造商开始在全球市场上超越其竞争对手时出现的。 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政府以国家安全考虑和保护本国经济为借口开始讨论对中国产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
与此同时,彭博社援引克鲁格曼的话说,他完全不担心日元贬值,甚至建议日本当局降低利率,以激励当地生产商。彭博社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位美国经济学家担心一个国家的出口增长而欢迎为另一个国家的出口商提供支持。
IMF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