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民所长说:“经济走廊实际上是通过打造交通联通,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为基础,开展项目合作、贸易往来、人文交流等多领域合作,进而实现沿途经济体联动发展效益。‘要想富,先修路’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修路致富的实践经验,应该说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斯里兰卡地理位置特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此前中国帮助斯里兰卡修建了多个港口,推动了斯里兰卡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特别是解决了就业问题。如果今后中缅经济走廊能够延伸至斯里兰卡,长远来看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因为这是从‘陆上丝绸之路’延伸到‘海上丝绸之路’,然后跨越海洋再连接到下一个‘陆上丝绸之路’,能够很好地带动经济走廊的联动发展效益,中国、缅甸和斯里兰卡将能够形成三方交通线,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循环流动,带动经济走廊沿线的经济活力。实际上关注本国经济发展利益的地区国家,也期待经济走廊给沿线带来的经济活力。如果中缅经济走廊发展顺利,未来也有继续延伸至其他南亚国家的可能性,比如主张与中国经济合作的马尔代夫。另外,经济走廊的延伸或还能发挥溢出效应,带动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巴经济走廊参与到与中缅经济走廊的多走廊经济联动中。尤其是在沙特参与投资中巴经济走廊的背景下,还有可能促进与中东地区国家的经贸往来,形成互利多赢的局面。”
米哈伊尔·别利亚耶夫专家说:“直接让中国公司参与非常正确,否则斯国将不得不求助其他能源生产商和供应商。而这些供应链目前并不完全可靠和稳定。例如,从其他供应商进口石油可能会因购买石油所用货币的汇率上涨而增加难度,这将使国际收支恶化。与中国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将增加斯里兰卡的国内生产总值并改善其能源和经济安全,因为国内生产可以增强本国经济地位,并使其能够克服斯里兰卡近年来遭遇的经济困难。考虑到斯国不景气的经济形势,我认为加工厂的规模设计应满足国内需求,并将大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这将增强斯国出口能力,改善国际收支,从而加强其经济地位。这可使斯国用出口收入购买本国未来发展所需的产品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