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这一天,德国开始了犹太大屠杀(水晶之夜)。
"水晶之夜"或"碎玻璃之夜"是纳粹于1938年11月9日夜间在德国和奥地利组织的一系列犹太大屠杀。这是“第三帝国”针对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虐待行动。11月9日,纳粹杀害了90多人(根据其他消息来源,多达2000人),根据各方估计,有3.5万到3万名犹太人被抓获并送往集中营。约300座犹太教堂(另有资料称约1500座)被烧毁,数千家犹太商店的橱窗被砸碎--大屠杀的历史名称也由此而来。
历史学家认为,德国国内和其他欧洲国家对这场大屠杀几乎完全没有反应,这让纳粹放开手脚,开始杀害所有欧洲犹太人。"水晶之夜"成为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为纳粹政权最可怕罪行之一的大屠杀拉开了序幕。
1945年,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给世界带来无尽苦难和伤亡的法西斯主义被打败。自那以后,各国人民,尤其是那些受苦最深的人,都希望不仅战胜法西斯军队,同时要根除其要求基于宗教、种族、肤色和性取向而杀人的意识形态。但这并没有发生。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数百万人从不同国家向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主要是西欧和美国)移民、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观的传播以及与之相关的国际恐怖主义的加强,都导致了仇外心理的抬头,最发达国家也未能幸免。在21世纪初,仇外心理、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构成"法西斯主义"概念的一切--在世界各地表现得更加频繁。
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表示,在很多欧洲国家,主要是在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篡改历史和美化纳粹罪行已成常态。红军墓地遭到亵渎,苏联的纪念遗产遭到猖狂攻击。
据报告,2022年大部分反犹太事件是通过网络和其他方式宣传对犹太人的仇恨(39%),其次是针对犹太人财产和组织的破坏行为(28%),第三是针对犹太人的人身暴力行为(14%)。
10月7日巴以冲突升级后,反以色列抗议浪潮席卷欧洲。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称,全球反犹太主义"空前高涨"。
自2005年以来,俄罗斯每年都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关于打击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草案。然而,这些年来只有美国经常投反对票,乌克兰于2014年加入反对行列。2022年,包括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反对这一决议。2023年11月,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通过了俄罗斯关于打击美化纳粹主义的决议。112个国家赞成,50个国家反对,其中包括乌克兰、美国、英国、德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