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胀创纪录情况下,美国延长了部分中国商品的关税豁免期

美国延长了针对一些中国商品的关税豁免期,包括与抗击新冠肺炎 (COVID-19) 相关的商品。这样一来,至少到今年年底关税不会影响进口到美国的352种中国商品。
Sputnik
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周三宣布,已将352种中国商品以及与抗击COVID-19相关的77类商品进口关税豁免期限延长至12月31日。 此前的截止日期本应是9月30日。
例如,工业泵和电动机、某些汽车零部件和化学品、自行车和吸尘器,以及医用口罩、橡胶手套和消毒湿巾等产品除外。
美国延长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关税豁免期至今年底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就美国政府上述决定评论道,这是一个合理但却不彻底的决定。在他看来,在目前的通胀水平下,美国当局应该考虑彻底取消关税限制,而不是继续短暂延长关税豁免期。

梅新育专家说:“美国延长对华加征关税豁免期的决定,我认为半合理半不合理。与‘取消豁免期’相比,延长豁免期显得较为合理;但与‘完全取消加征关税’相比,又是不合理的一项决策。目前美国经济最大的问题是高通胀,即使美联储通过暴力加息让利率飙升至22年来最高水平,促使通胀率较高峰期大幅下降,但仍然高于较合理的温和通胀率一倍左右,这给美国经济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系统性风险。而且现在的新通胀还有重新上升的势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限制,给通胀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因此,若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美国最合理的选择应该是除针对中国制造商品的加征关税和限制措施,以尽快度过当前高通胀的风险期。然而美国只是不断延长豁免期,此次也仅延长至年底,这实际上不利于美国贸易市场的长期稳定性。”

中美为让贸易战后果最小化而寻求妥协
梅新育专家认为,美国政府的决策缺乏连贯性并不令人惊讶之处。 梅新育指出,拜登无法奉行理性政策,不过是为了国内政治局势而行事。
梅新育专家接着说:“我认为这暴露出美国总统拜登缺乏足够的领导权威,无法坚定采取有利于美国长期利益的合理政策。由于需要讨好不同的政治派别,以至于很多措施都具有补丁效果,与最初政策的目标相互矛盾。这一情况再与美国的体制缺陷相结合,导致该问题的表现更加突出。”
还在2020年8月拜登在竞选期间就表示,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失败。而在同年12月赢得选举后,又表示不打算改变对华商品进口政策。过去两年西方媒体经常报道白宫即将宣布的可能削减关税的消息,但由于政府对中国关税政策存在分歧,这一决定多次被推迟。美国一些建制派政客认为,这是对中国的一个有利可图的筹码,可以让美国最终取得胜利。但原则上讲,“贸易战”不可能有赢家。
拜登扬言中国"在许多方面"是一颗定时炸弹

梅新育专家解释说:“美国之所以这么做,主要还是从对华新冷战的目的出发。但美国早已不是二战刚结束时的头号工业大国,对华贸易的限制给本国民生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安全都造成损伤,可以说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中美两国的国家利益都无利好,唯一的受益者只有美国的极端势力。”

2018年6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决定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特朗普政府随后又依据1974年美国商业法的“301条款”“打击贸易伙伴的不公平做法”。作为回应中国也对来自美国的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实施了同样的制裁。制裁于2018年7月6日生效。
2019年5月10日美国政府又将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从10%提高至25%。其中包括价值2000亿美元的进口商品。2019年8月在美中举行又一轮谈判后,特朗普下令对其他中国制造的智能手机、服装、玩具和消费品等商品提高关税10%,总额达3000亿美元。
美国再次延长部分中国防疫产品关税豁免
后来国内经济问题迫使美国政府又制定了一份免受制裁影响的商品的例外清单。2019 年首次放宽 8 个产品,到 2023 年逐渐扩大到 352 种商品。而美国此次决定延长的正是对这些商品的关税豁免。
目前美国人从中国购买的商品越来越少,中国在美国进口商品中的占比已降至13.3%,为20年来的最低点。美国公司从2023年1月至5月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与2022年也同比减少24%。其原因不过是因为担心,既然目前是在如此动荡不定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贸易关系,企业随时有可能被本国政府逼迫切断所有与中国的联系。
上周在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中方呼吁中国企业在美投资享有“平等权利”,并称美国对中国商品进口的限制具有“歧视性”。雷蒙多则表示,美方愿同中方保持互动和正常经贸关系,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
雷蒙多返回华盛顿后又表示,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完成正在进行的审查之前,她预计不会修改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美国对华实施的关税限制政策。
中国与东盟致力于加强合作,抵制美国在地区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