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职儿女”现象引发讨论:照顾父母的选择还是“啃老”?

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全职儿女"正在中国引发广泛讨论。所谓"全职儿女"指的是,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中照顾父母,并由父母支付工资。关于这是否算是"啃老"、它是否有利于年轻人的发展,争论不断。中国专家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全职儿女”值不值得提倡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总体来说,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对于年轻人非常重要。
Sputnik
今年6月,40岁男子辞去上海月薪2万的工作,在家当“全职儿子”,父母每月“开工资”5500元的报道引起大众关注。随后,“25岁女孩做全职儿女每月领4千生活费”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随着媒体报道的增多,“全职儿女是什么意思”“全职儿女是变相啃老吗?”“退回家的全职儿女们”等讨论引发热议。网友意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这是回避工作压力和变相“啃老”;另一派则认为,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当“全职儿女”既可以在家照顾父母,还能避免在外奔波,一举两得。
微博用户“二环线高架桥的每一天”说:“不差钱的家庭完全可以,父母也多份陪伴。”
微博用户“围脖上的弥灬生”说:“这办法挺好,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老了是需要有人照顾,这样两不耽误,年轻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多幸福的生活。”
微博用户“录再合方”说:“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每个人的想法也不一样,只要没给他人增加负担,也没什么好说的。”
但微博用户“-萤火一号-”并不赞同这种做法:“我好奇,这么做的人等父母百年之后,或者父母也没钱了,他打算怎么办?社会技能没有、经验没有,靠啥为生?”
让我们结婚吧:中国婚礼因何越来越少
微博用户“咕噜噜Fayewong”也表示不能接受,“如果父母哪天不在了,工作空窗期太久恐怕也很难再就业。”
在中国的社交平台豆瓣上,“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小组目前已累积了近4500名成员。在小组讨论中,人们分享自己成为“全职儿女”的原因,有人从中找到乐趣,也有人是因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而不得不成为“全职儿女”。 2023年6月,中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1.3%。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李长安教授认为,出现“全职儿女”现象的原因复杂,涵盖社会和个人层面。
他说: “从社会角度来看,年轻人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因此一部分人选择回归家庭,以照顾父母的方式获取一定报酬。从个人角度来看,也有可能是为了对父母尽孝,照顾、陪伴父母。”
专家认为,对待“全职儿女”需要区分看待。如果是为未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比如考研或寻求更好的工作机会,这可以理解。然而,如果没有做好合理的规划,这种做法可能存在风险。
谈及不鼓励年轻人长久地当“全职儿女”的原因时,李长安教授表示,关键是对年轻人未来的职业发展会形成一定阻碍。

他说:“当父母健在的时候,这种方式可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当父母过世后,个人的发展将因此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实际上变成了一种‘啃老’。”

李长安教授还强调,"全职儿女"模式对父母的经济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条件的父母可以以这种方式为子女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但对于农村地区或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这可能是较重的负担。
中国媒体澎湃新闻发起了一项关于“全职儿女是否算啃老”的投票活动,其中近8000名参与者中,仅约23%的人认为“这本质上算是啃老”。约30%的参与者认为这不算啃老,因为雇佣保姆或护工的成本也很高。而更多的人则表示,只要父母和子女愿意就行。
此外,在中国媒体《都市快报》发起的微博投票中,近40%的人认为“全职儿女”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因为父母需要陪伴。而另外60%的参与者则认为这不是长远之计,最终可能会导致失去工作能力。
卢卡申科建议西方弄清呼吁乌克兰孩子去哪里捐献器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