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呼吁中国降低贸易壁垒

尽管存在一些政治分歧,但中国和欧盟还没有做好经济脱钩的准备。 正是布鲁塞尔发明了“去风险”这个新词,虽然这一表述听起来没有美国此前提出的“经济脱钩”概念那么激进。不过,虽然欧盟会比美国更富有建设性地与中国合作,但布鲁塞尔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今天的“外国媒体看中国”节目中,首先来看看贸易不平衡是如何变成了目前影响中欧关系发展的障碍。
Sputnik
先来看第一个话题。英国《金融时报》援引欧盟贸易专员东布罗夫斯基斯的话报道称,布鲁塞尔将要求北京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文章指出,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实际上最近两年翻了一番。东布罗夫斯基斯认为,欧盟对华贸易的开放度远大于中国对欧盟企业的开放度。形式上贸易不平衡也成了美国几年前挑起的贸易战的原因。美国试图通过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来解决问题。不过,这一政策的成功有限。2022年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和服务仍然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布鲁塞尔支持另一战术,它们不想破坏对华贸易关系,但希望就令人担忧的问题进行直接沟通,包括通过将在九月举行的欧中高层经济对话。2022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约为整个欧洲进口的五分之一,超过6000亿美元。东布罗夫斯基斯希望在对话中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然而欧盟一些国家,包括拉脱维亚,已经在暗示欧盟有可能出台贸易限制性措施:禁止公共采购得到国家补贴的中国公司生产的商品,禁止向这些公司投资等等。不过,暂时布鲁塞尔还寄希望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些问题。
俄专家:拜登涉华言论让美中关系“恢复”后退了两步
《华盛顿邮报》的一篇专栏文章称,美中关系应该变得更趋“外交化”。文章指出,当美国用关税“惩罚”中国似乎不公正的竞争时,这些关税最终并未给美国带来多少好处。关税的重负都落到了最终的消费者身上。而美国当局只是在升级冲突。在此背景下美国财长耶伦对中国的访问恰好是在处理对华关系时需要遵守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两国间有多少分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讲礼貌。耶伦得以表现出良好的举止。她对中国脱贫表示赞赏,表现得很有礼貌,与此同时在指出所有关系中的问题时也都足够坦率。担心中国不断增长的主导地位和军事实力,可以理解。美国应当继续坚持民主和人权,但是我们坚持这些理念的同时也应当谦虚地记住自己过去的历史:记住曾经坚持的“天命论”原则、《门罗宣言》——一句话,我们自己的霸权风格。虽然我们有可能不同意,但是明白中国的历史、它的观点和可能的目标还是有益的,《华盛顿邮报》的文章最后写道。
铜价因中国经济有望增长的新闻上涨
众所周知,地方政府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它们负责实现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但路透社的文章作者认为,多年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下降以及新冠疫情导致的成本上升,今天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本身却对现在的中国经济构成了很大风险。路透社指出,中国最高领导人最近承诺帮助它们减轻债务负担。北京很明显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中央财政援助,问题就不可能得到解决。 当然目前还不清楚中央在拯救地方政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究竟有多大。也不清楚是否是某种短期支持措施或长期计划。 路透社的文章写道,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达到92万亿元。这些债务部分为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即来自借钱为政府项目融资的私营公司。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此类公司的债务估计为 9 万亿美元。这就自然引发出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如果中央不干预,可能会出现严重衰退,从而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救助所有坏账人只会加剧当地滥用资金和挪用资金的问题。 北京很可能会指示信贷机构以较低的利率展期债务。不过,银行在再融资方面应有选择性,因为债务重组影响其自身的财务状况,并也限制了银行为其他经济部门融资的能力。分析人士指出,地方政府可能会利用去年剩余的债券发行配额,将资产负债表上的“隐性债务”与官方债券进行置换。置换发行量可达2.6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地方政府仍然无法偿还债务。路透社最后指出,幸运的是中央政府的债务水平仅为GDP的21%,还有回旋的余地。
中国在芯片设备生产领域取得突破
据美国商业新闻频道 CNBC 报道,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市值正在上涨。文章指出,在上海科创板首个交易日,中国芯片制造商华虹股价上涨13%。该公司在此次发行股票中已经筹集资金212亿元人民币,成为今年中国大陆最大规模的IPO。华虹是继中芯国际之后的中国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该公司生产用于消费电子、电信、计算机设备、工业设备和汽车的芯片。华虹上市之时,正值中国企业都在努力筹集尽可能多的资金以发展尖端芯片生产。美国限制中国获得半导体技术后,发展该领域的自主能力和技术独立成为全中国的首要任务。中国已经在自己的半导体产业上投资1万多亿元人民币。CNBC 最后指出,中国半导体制造商已经从大量政府订单和政府支持的研究项目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