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隐藏的含义。克里此访有自己的议程,会见了中国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等。尽管如此,仍然可以期待克里会与习近平见面,特别是考虑到气候议程是目前中美合作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取得成果的唯一轨道。但事实是,中国领导人找到了会见基辛格的机会,这只能证明,如果有政治意愿,与克里的会面是可能发生的。
很重要的一点是,中方始终高度重视象征意义,包括在政治交往中。例如,这种象征意义从上到下都体现在接待基辛格过程中。习近平表示,基辛格刚刚度过百岁生日,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其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基辛格。1972年,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也是在钓鱼台国宾馆进行历史性会晤,此后双边关系开始改善。基辛格在此次会晤中表示,他以“中国朋友”身份来到北京。中方则引用上世纪50年代中国革命老歌中的一句歌词:“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当然,不必从字面上理解。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中国绝没有被视为敌人,同样受到欢迎。而且,在出访前夕,克里在回答记者挑衅性问题时,尽量避免尖锐,防止即将到来的访问背景变得复杂化。然而,此行并没有多少实际成果。没有发表联合声明,因为正如克里所说,双方尚未就如何推进达成共识。中国尚未做出减少煤炭使用或降低甲烷排放的新承诺。此外,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称,“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因此,中国领导人实际上间接地回应了克里来华时传达的主要信息——说服北京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承担新的义务。
在此背景下,基辛格和习近平的会面看起来很好。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即便美国政府坚称这位前国务卿以私人身份来北京,但实际上此访仍然是为执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
“基辛格作为世纪老人访华,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台湾问题,因为中美关系很可能会因为台湾问题地动山摇。特别是明年赖清德一旦上台,极独的可能性很大,不排除中美关系或将因此失控或出现重大危机。基辛格担心,当前美国保护台湾,威慑大陆不要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如果威慑失效,美国的霸权体系将会崩溃。从这一角度来看,基辛格来华是为了劝说和游说,不希望中美关系彻底撕破脸。” 王义桅说。
王义桅表示,另外,此次基辛格来华也是带着重要使命,除游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不用使用武力外,可能也有意向牵线习主席访美。可以看到,明年美国将迎来大选,预计两党还会极力攻击中国,并且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欧洲议会也都将在明年举行选举,包括台湾也不例外,应该说在这一超级大选年来临之际,基辛格或希望争取今年下半年的窗口期将中美关系拉回正轨,推动中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对话,包括看看能否协调安排今年11月习主席在前往旧金山参加APEC会议时,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王义桅指出,当前谈及中美关系,“脱钩断链”、“去风险化”是常被提及的词汇。而中美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台湾问题作为曾经的“韧带”,现在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新的“韧带”重新连接中美关系。而气候变化是现在中美唯一能够合作、也应该合作的领域。所以克里访华也是基于这层考量。如果中美连气候合作都无法谈拢,那恐怕离真的脱钩也不远了。
专家称,“目前来看,克里与解振华的会谈长达4个小时,可以说谈得是较为深入。 此次克里是第53次与解振华会晤,而基辛格也已经访问中国超过百次,二人身为美国新老国务卿,在中美合作中可以说是接触最为密切的。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中美间的接力棒,即气候合作这一新的议题将中美关系再次拉回来。换言之,‘老韧带’需要保留,‘新韧带’也要建立,如此中美关系才不至于僵死或失控。我认为这也是两位前国务卿来华的意义。”
当然,克里访华之所以被视为是成功的,原因在于今年2月“气球事件”后中断的双边气候磋商正在恢复,这本身就已表明了一些稳定的迹象。最近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财政部长耶伦的访问也是出于同样目的。但中美之间的根本矛盾尚未解决,只要华盛顿认为中国是其霸权的主要战略威胁,并通过零和博弈的角度看待与北京的关系,它们就会持续存在。无论美国财长如何说世界足够大,足以让两国共同繁荣、成功合作,美国国会仍在推动对中国施加越来越多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稳定、长期、富有成效的合作很难指望。正如北京一再指出的那样,合作和对抗不能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