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中国是我们署的战略方向之一,两国间的政治和经济接触程度高。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合作内容非常多,比如建有中俄联合大学、中国高校中的俄语系数量在不断增加。俄联邦政府每年为中国大学生免费提供1000个名额,中国为俄罗斯学生大约提供同样的数额。确实,两年疫情对合作有一定的影响,但现在各种限制几乎都取消了,两国间的学术流动性在急剧增加。中国大学生来俄主要是短期班、俄语学习班和插班式项目。因此,主打方向是双学历和联合办学。接收中国学生的高校基础设施非常好,教学大纲走的是双标准。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增加在俄罗斯学校的中国学生数量。”
她说:“暂时,到我们这里来的中国学生,他们大部分都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们的舒适和居住条件非常关注。既涉及到城市,也涉及到宿舍。我们做中国大学生工作,把这个当成重点。通常,做中国学生适应环境工作的,通常是懂汉语的老师。”
她说:“我想介绍一下近几年的趋势。我们在努力摆脱创建单语言学生班的做法。我们现在主要是多语言班,目的是使俄语成为班级唯一的交流语言。原因是,有过一段时间,比如说,我们是单一的中国学生班,等单语言学生班,效果不太好。有关社会文化适应项目,我想指出的是,我们只是在需要将材料翻译成某种语言时,才单独以那个国家为主,其它所有情况下,比如学生的俄语水平已达A1和A2水平时,也就是说掌握了基本程度,我们就努力让我们的活动针对所有外国学生仅用俄语来进行。目的是让俄语成为交流工具,在不用翻译情况下提供信息。这是外国学生学习俄语的基本定律之一。”
她说:“如果在莫斯科的话,住宿成本会有点高。我三四年前在俄罗斯留学,现在又一次来到莫斯科。感觉到这里生活各方面都很便利,快递、外卖行业也都有所发展。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入境后要办理各种手续,虽然有点麻烦,但是学校会帮助我们。我是在国内学了俄语以及了解了俄罗斯文化之后才来俄罗斯的,在适应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唯一的问题就是饮食不能满足我的‘中国胃’,但是也没关系,俄罗斯的学生宿舍都有厨房,可以自己做一些想吃的中餐。而且近两年莫斯科的中餐馆也越来越多,渐渐地都能满足中国留学生对中餐的需求。目前我更加倾向于专业方面的学习,俄语语言方面花费的时间较少。在这个过程中会每天使用俄语查阅资料、写论文、跟导师交流等等。当然,每天出门购物、游玩当然也离不开俄语。目前我没有打算留在俄罗斯工作,想回国找工作。我身边倒是有同学打算或者已经在俄罗斯工作了。很多都是因为较高的薪水或者相对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选择在俄罗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