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中俄关系发展具有“历史逻辑”

中国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表示,面对美国对俄罗斯的封锁,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俄中两国都有共同的逻辑:追求更加公平、正义的一种秩序。
Sputnik
他称,习主席在此次访问中指出,中方非常重视中俄关系的发展,因为其中有“历史逻辑”。该如何理解这个“历史逻辑”。

谢茂松说:“我觉得历史逻辑,比如习总书记这一代领导人,有自己和父辈对苏联的历史记忆,比如中国的革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革命,这是很重要的。习总书记多次讲到,从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中国进行了各种现代化的尝试,最后找到了苏俄式的革命道路,打破了相对落后的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垄断的限制。在中国整个道路选择上,苏俄的经验对中国有帮助。”

谢茂松回顾历史称,50年代,当美国入侵朝鲜的时候,抗美援朝,苏联和中国都是社会主义阵营的,苏联是老大哥,在东方和西方两条战线都面对美国的霸权,是这种友谊。抗美援朝之后,苏联援建中国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化的开拓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面,中苏关系出现很多变化和波折,历史是非常曲折的,没这么简单。这种历史记忆中还有俄罗斯的文学,我自己读了俄罗斯的文学,比如《战争与和平》,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屠格涅夫的著作,这是一种历史经验。

谢茂松还指出:“更大的历史逻辑,就是西方过去500年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逻辑。我们看到了一战、二战以及冷战之后的美国独霸。西方本来想抵制,恰恰是在基督教很虚弱的时候对资本主义做出了妥协。中国没有,中国选了社会主义。我们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我们看到了普京总统在2月份的国情咨文,里面讲到了俄罗斯的历史、土地和东正教,这是道德感。”

他还说,欧洲的宗教让同性恋合法化,甚至是让人无性别差异,这就是道德的败坏、精神的败坏。东正教和俄罗斯精神强调“德行,中国也强调“德行”,我们都强调“德行”。中国文化从起点上一直到现在都强调,理想的国家是一个讲“德行”的国家,国家的目的就是朝向“德行”。资本主义就不是这样的,这是逻辑的第二个方面。
谢茂松补充表示,第三个方面就是面对美国的霸权。普京总统的逻辑是,俄乌战争(军事行动)就是反对美国霸权。面对美国对俄罗斯的封锁、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我们有共同的逻辑,大家才会走到一起来。我们都追求更公平、正义的一种秩序。
他指出,首先要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俄罗斯要解决它的生存问题,即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生存问题。北约东扩的时候,北约打破了所谓防御性组织的一种自我约定,俄罗斯的生存遇到了一些威胁。中国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刻理解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提出共同发展、共同安全、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三位一体的。

最后,谢茂松总结说:“我们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当发展遇到美国霸权、美国独霸的时候,它就以安全来打压你的发展。有一个全球安全问题,但全球发展、全球安全最底层的逻辑、最根本性的就是文明问题。要保证这种安全和发展,就要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发展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只有西方的一种套路,不纯粹是西方的自由市场、资本至上、利益至上,不讲价值、不讲德行,精神败坏。发展是有尊严,有正义感,追求德行的,在这点上也是有历史逻辑的,这其中的历史逻辑有丰富的意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3月20日至22日对俄罗斯进行了国事访问。俄罗斯是习近平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第三次当选国家主席后的首访国家。本次活动将讨论莫斯科会谈和会晤成果、双方达成的协议、俄中在广泛问题上的合作前景,以及两国在当今动荡不安的世界中,为将威胁和挑战降至最低而付出的共同努力。
梅德韦杰夫:习近平对俄访问非常精彩,展现俄中关系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