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客观上依赖中国

中国呼吁欧洲不要脱离接触,以利于自由贸易。 中国正在发展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关系,尽管存在来自布鲁塞尔的障碍。
Sputnik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几乎同时访欧。除了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外,他们的行程没有交集。与此同时,在本次活动开始的前一天,他们是否会举行个人会面也未可知。王毅在访问法国之后和莫斯科之前,将在意大利和匈牙利举行会谈。 安东尼·布林肯将访问希腊和土耳其,在德国还将参加G7部长级会议。 中国和美国高级官员对欧洲的访问反映了欧洲对这些国家外交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他们的任务目标却是相反的。 美国正加紧要求欧洲盟友和伙伴迫使中国退出市场,支持他们为遏制中国而实施的各种技术贸易限制。 另一方面,北京则呼吁合作伙伴不要断绝接触,而是要加强双边关系。这是王毅出访欧洲的主要目标之一。
上海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 “我认为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访问欧洲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这是中国在中共二十大以后首次派高级外交官出访欧洲。在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之下,王毅主任访问法国、意大利、匈牙利,并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将有助于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国的声音,特别是在一些热点国际事务上进一步阐述中方的立场,加强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沟通。总体来看,这对于表达中方的观点、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都能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实际上剥夺了欧盟在中国方向上的行动自由。 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季斯拉夫·别洛夫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中国正理性对待美国限制布鲁塞尔独立确定与北京关系政策的可能性问题:
王毅此次访欧的主旋律是——我们不能和布鲁塞尔合作,那试着和欧盟个别成员国合作。中方理解,中欧关系面临来自布鲁塞尔的政治障碍,王毅将努力在发展双边关系层面、在新形势下把握中国的机会和机遇。在这方面,法国、意大利以及德国都是最困难的成员国。正是法国和德国提议限制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因此,王毅将探查形势、深入理解,中国将如何逐步恢复到几年前的互动模式。在北京看来,存在竞争,美国和欧盟通过指责中国实行保护主义,使用错误的手段。与此同时,欧洲对中国的客观依赖也十分明显。中国暂时还没有将这种依赖用于自己的政治目的,没有通过威胁要停止战略物资供应来对痛点施压。尤其是,中国积极参与欧盟的能源转型,主要是在生产电动汽车电池领域。没有中国公司,欧洲的电动汽车生产也未必能存在。同时,欧盟领导层正在有意识地寻求放弃或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中国在巴黎向所有其他欧洲伙伴发出信号,在一些国家积极寻求脱离接触的形势下,必须捍卫自由贸易,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王毅已在与法国外长凯瑟琳·科隆纳的谈话中就此发出呼吁。别洛夫认为中国的立场务实:
中国要表达的意思很明白。 中国说的是,合作伙伴不应限制彼此的竞争力。 中国的崛起建立在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显然,中国是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要参与者。因此,中国呼吁回到以前的模式,当时是健康和自由的竞争。美国和欧州为了自己的私利,以中国威胁为借口,推行歧视性政策和保护主义,蓄意破坏正常的营商环境。
美国务院:布林肯与王毅的会晤不在日程表上,但美国“在评估外交的机会”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志民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
法国是欧洲的重要大国之一,自二战以来就格外强调独立自主性,近年来总统马克龙就国际焦点议题也发表了不少有别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观点。中国与欧洲国家没有利害冲突和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不存在地缘政治博弈的问题。中方一直对与欧洲的合作寄予希望,而且双方未来的合作潜力实际上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贸易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一方面贸易不会过多涉及意识形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与欧洲的经济互补性非常强,加强合作能够实现互利共赢。另外,中法之间有过突破意识形态的合作先例,比如1964年法国成为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2015年两国开启“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新模式,发表了《中法关于第三方市场合作的联合声明》。应该说促进中法贸易是改善中欧关系的一个切入点,包括进一步推进中欧投资协定的解冻。
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王毅重申,法国是中国优先合作伙伴。 马克龙则认为,加强战略对话很重要。
美国借“中国气球”事件来加强与日韩的军事同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