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7个月,中国对以色列出口增长了35%,而从以色列进口同比增加了6.1%。以色列中央统计局给出的此份数据不包括钻石交易,这大概相当于7.71%,或者是26.8亿美元。
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以色列最大的进口国。2021年依然保持这一趋势。去年,以色列从中国进口了107亿美元的商品,而2020年为77亿美元,几乎增加了40%。2021年,以色列从美国进口商品额为82亿美元,仅略高于2020年。
俄罗斯科学院以色列和犹太社团研究室高级研究员德米特里·马里亚西斯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很容易理解中国对以色列的贸易顺差,没什么可使局势戏剧化的原因。
他说:“以色列是小国,资源和商品匮乏,因此不平衡显而易见。以色列不仅与中国、与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这是正常现象,已习以为常,以色列试图通过高技术和投资领域的合作进行补偿。”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崔守军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以色列属西方阵营,因此高技术出口有一定的限制。
崔守军指出,以色列的情况并非没有出路,对中以关系来讲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说:“目前以色列人口仅有800多万,领土面积和北京市差不多。由于其科技创新科技术水平先进,需要为本国的很多高科技产品寻找广阔的消费市场,所以以色列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对中国而言,以色列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双方建立了创新全面伙伴关系,这在中国所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未来若要打破这一僵局,我认为以色列方面需要有更开阔的眼界。比如在很多不涉及敏感技术的民用领域,包括农业灌溉、医疗、生物科技等,双方创新合作的前景都可期。”
八月初,中国驻以色列大使蔡润在特拉维夫以色列-中国政策中心成立揭幕式上指出,双边经济关系是牢靠的,2021年的双边贸易额上升到228亿美元。1992年中以互派外交使团,开设大使馆,当时的贸易额仅为1500万美元。大使强调,中国已经成为以色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世界第二大贸易伙伴。《以色列时报》援引中国外交官的话写道,中国依然是以色列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以色列从中国进口要比从亚洲任何国家都多,出口到中国的也比出口到任何亚洲国家的多。2011年到2021年,中国在以色列出口亚洲地区的占比从25%增长到42%。
专家德米特里·马里亚西斯指出,中以成立自贸区成为发展双边经济合作的新的刺激要素。成立自贸区的问题已经解决,剩下的仅是时间问题。
他说:“我不认为,此项目存在原则上的反对意见。项目受到新冠疫情的阻碍,这是主要原因。现在局势逐渐趋于正常,这有利于自贸区的成立。当然,也有以色列某些政治动荡的问题。这个国家一直在选举或再选举,对自贸区的成立不是最佳时间。似乎,局势正在稳定,可以平静地在此方向工作。”
以色列面向进出口贸易的快速经济发展,也在推动自贸区的成立。以色列中央统计局宣布,今年1到7月的进口额为648亿美元,增加了26.5%,此期间的总的出口额增长了27.2%,达426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