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普里马科夫中学回答有关西方国家是否以及何时与俄罗斯修复外交关系的问题时说:“这完全取决于西方国家……如果它们想在恢复关系方面提议一些东西,那么我们将认真考虑这对于我们是否将或者不太需要。”
提及中俄合作,拉夫罗夫说:“(中俄)存在经济上的互惠互利。现在西方采取专横立场,我们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将发展得更快,这使我们有机会实施远东和东西伯利亚振兴的计划。”
在西方国家全面制裁俄罗斯的背景下,今年1-4月,中俄贸易额实现大幅增长。据中国海关总署5月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对俄出口202.41亿美元,增长11.3%;中国自俄进口308.52亿美元,增长37.8%。4月,中俄贸易额为126.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俄出口38.01亿美元,中国自俄进口88.90亿美元。
黑龙江大学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马友君研究员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表示,中俄的经济、科技、军工等多方面互补性强,在中俄两国的政治互信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发展潜力巨大。
他说:“首先,两国的政治合作意向非常强烈。即使在疫情期间,普京总统也亲自参加了北京冬奥会,与中国广泛地签订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合作条约,这对于助推中俄两国全面合作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其次,在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在资金、技术方面具有优势,而俄罗斯具有资源优势。而在科技合作方面,中国近年来在一些高端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军工、航空航天、核技术方面仍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而俄罗斯在这些领域具有优势,这就为中俄两国在科技合作方面开拓了广拓的前景。”
“再者,中俄两国高校建设了很多合作单位,比如,北京理工大学跟莫斯科国立大学在深圳建立了分校。这些合作这对两国共同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连续12年稳居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其中,能源是中俄合作最主要的方向。中国商务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俄货物贸易额达1468.7亿美元,同比增长35.9%,双边贸易额再创历史新高,俄罗斯目前已经是中国第二大石油进口来源地,第二大煤炭进口来源地,第一大电力进口来源地。
此外,今年2月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并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期间,中俄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了15项合作文件,其中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与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关于俄罗斯输华小麦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补充条款》等。根据补充条款的规定,中国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
因此,谈及中俄两国未来合作的主要方向,马友君研究员表示,最主要和最优先的合作仍然在能源领域,而前景最大的领域则是农业。
他说:“中国是经济发展最快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经济发展对能源的刚性需求是不可忽视的,而能源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安全十分重要。2010年俄油进口只占中国进口石油的6%,而到了2021年,俄油进口已经占到15%,发展速度相当快。在天然气供应方面,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19年底投产通气,有望在2024年实现年供气380亿立方米。这对于减少碳排放和中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已经提出粮食安全战略。2021年中国粮食进口量为1.65亿吨,而进口俄粮每年约100多万吨,只占到中国进口外粮的约1%。因此,从未来发展趋势看,进口俄罗斯粮食以及加强在俄罗斯农业产区的合作,中俄两国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
马友君研究员强调,随着世界地缘局势的变化,东向发展在过去是俄罗斯的一个战略构想,未来东向发展将是俄罗斯的战略选择,也是俄罗斯振兴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俄罗斯必须加强与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的合作,中俄两国加强经济联系对于夯实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3月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应询谈及中俄关系。王毅表示,中俄关系具有独立自主价值,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更不受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际关系的创新。中俄关系发展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具有强大的内生动力,两国人民的友谊坚如磐石,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不管国际风云如何险恶,中俄都将保持战略定力,将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