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支付是金融和数字基础设施的结合,允许个人和法人实体快速方便地进行支付和转移资金。这种系统以一种或某种其他形式存在于许多国家。例如,在俄罗斯有由俄罗斯银行实施的快速支付系统 (SBP) 在运作。通过该系统,人们只需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就可以将资金从自己的账户转移到对方账户。 SBP 移动应用程序本身会识别交易对手是否连接到该系统,以及转账者需要在哪家银行的卡上进行转账,他在哪家银行有账户。
与可以绕过现有金融系统工作的数字货币和加密货币不同,快速支付使用传统的金融基础设施,但只有引入现代数字技术才能实现。根据与世界领先的分析机构 GlobalData 和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 (CEBR) 联合推出的 ACI 全球报告,到 2026 年快速支付将占全球所有电子支付的四分之一左右。目前这一份额为 13.8%。报告称,实施快速支付的世界领先者是中国、印度、泰国、巴西和韩国。 2021年这五个国家快速支付了929亿笔。到 2026 年这些国家预计每年将进行 3569 亿次此类结算——即此类交易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估计为 30%。到2021 年这五个国家能够通过其快速支付系统在全球发行额外的 546 亿美元,到 2026 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每年 1316 亿美元。
快速支付之所以受欢迎,道理 很简单:使用新技术进行交易变得快速且便宜。首先,不再需要到银行,排队,查看有关收款方账户的大量数据。可以在不离开家的情况下一键转账。此外,正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曹和平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的那样,经济的整体数字化也有助于快速支付的普及。
曹和平教授说:“第一,传统支付是书写支付,而快捷支付是数字支付,数字支付是书写支付成本的万分之一;第二,传统支付是流程支付,快捷支付则是行为支付,消费者接受程度更高;第三,传统支付和快捷支付分别是制造经济和数字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处于制造经济中,那么接受快捷支付的意愿就会较低,而处于数字经济中,接受快捷支付的意愿就会更高。”
可以说,中国已成为推动创新支付系统发展的火车头。例如,移动支付服务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了中国市场近90% 的份额,各自拥有近10 亿用户。超过 80% 居住在城市的中国人实际上已经放弃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现金。事实证明,他们使用随时可用的智能手机付款很方便。可以转账或支付任何金额,交易几乎瞬间完成。
数字化转型的速度也是惊人的。如果说本世纪头十年中期的中国是现金为绝对霸主的国家,2亿多中国人连银行账户都没有,而现在在菜市场不再需要什么零钱——大家都已习惯了无现金交易。曹和平专家认为,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和创新支付方式的发展也很重要。
曹和平专家接着说:“中国的快捷支付主要是从科技金融中发展出来的,经过三代快捷支付的更新,目前在B2C一端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超前,另一方面中国在政策上也比较鼓励科技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过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走在了银行机构前,导致出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拉锯的问题,而这实际上是会对快捷支付所支持的新经济产生一定影响。我认为这是中国对全球快捷支付体系发展提供的一个经验,毫无疑问未来快捷支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正如ACI 全球报告显示的那样,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金融科技的引领者。据预测,到2026 年在中东、非洲和南亚国家,几乎80% 的电子支付将通过快速支付系统进行。然而,对于欧洲和美国来说,这一数字将分别为12.7% 和4.67%。
问题是,传统金融基础设施初步发达的国家对金融领域的创新并不太开放。曹和平指出,以一种新的方式改造一个旧的但运行良好的系统可能会非常昂贵。
曹和平专家解释说:“通常一个产业比较成熟时,其沉没成本都相对较大。欧洲等发达地区的线下支付和传统金融支付产业成熟庞大,人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倾向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创新的成本会比较高。而发展中经济体在接受包括数字支付在内的新经济、新金融产业方面,相比发达经济体更有后发产业优势。”
该报告作者认为,如果传统银行想在未来走在全球金融的前沿,就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现在金融机构专注于云服务很重要,银行应该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和金融公司。世界进步的客观进程很难改变:不能适应新情况的人迟早会被淘汰。
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新兴市场表现更好。促进各方之间的支付过程提高了国民经济和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因此流动性水平增加,进而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率。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份报告只是证实了政治家和专家多次提出的经济权力中心正在向东方转移的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