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工程院工程管理学部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双碳”背景下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2022(第十三届)中国钢铁发展论坛”23日在北京举行。论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中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钢铁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机构的领导、专家和学者参会,并累计吸引3.1万余人次进入直播间观看参会、参与讨论和互动留言。
殷瑞钰院士指出,对中国钢铁工业而言,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总量性、强度性、结构性的命题,是有时限性的战略性的大命题。初步判断,中国钢铁行业已接近进入碳排放峰值平台期,越早实现碳达峰,越有利于后续的脱碳化进程和碳中和的实现,要鼓励有条件的钢铁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落实“双碳”目标,粗钢产出总量控制与流程结构调整是两大重要抓手,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是重要支撑。
他说,长远来看,在逐步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未来中国钢铁行业的生产制造流程将趋向为三大类,即高炉-转炉长流程、全废钢电炉流程和氢还原-电炉流程,并由此派生出不同模式的钢厂。对于一些长流程的钢铁联合企业,还有可能与建材、化工、电力等企业共同形成工业生态园。
他表示,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作为工业重点领域,钢铁行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同时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单靠钢铁行业自身,要实现碳中和是有难度的,但如果考虑全社会的协同,则钢铁行业未来是有可能趋近碳中和的。
据悉,中国钢铁行业碳达峰、碳减排分为4个阶段。到2025年为第一阶段,即碳排放达峰;2030年前为第二阶段,即碳排放稳步下降;到2035年为第三阶段,即碳排放较大幅度下降;2060年前为第四阶段,即钢铁行业深度脱碳。
中国钢铁发展论坛是2010年开始举办的,每年举办一届,本次论坛为第十三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