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俄产天然气,欧洲将怎么办

欧洲可再生电能价格上涨。根据LevelTen指数,2022年第一季度的长期风电和太阳能合同电价上涨了8.6%,去年上涨了27.5%。风电或太阳能电的均价每兆瓦/小时上涨了8.6%,目前价格是57欧元。
Sputnik
LevelTen认为,价格暴涨的原因是天然气价格上涨和乌克兰局势不稳,以及对可再生电能的需求高于供给。去年春天开始,天然气价格上涨了2倍多。2021年秋季世界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在乌克兰局势和布鲁塞尔近期不断宣布须拒绝俄产能源载体背景下,价格上升趋势还在持续。
有意思的是,欧洲政治家在生态人士的压力下,将主要希望甚至不是寄托于核能,而是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绿色能源是总体趋势,是理想世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这点毋庸置疑。但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将传统能源载体排挤在能源平衡之外。比如,电动车暂时用途较窄:仅在基础设施发达的城市和气候宜人的环境中,且绿色能源仅在非常严格的条件下才能使用。去年秋季发生的危机,恰恰是因为欧洲将过多的希望寄托于可再生能源上,但未考虑到夏季风少,无法生产足够的电能。其结果是,只能用天然气来发电,由此导致库存快速减少,价格上涨。
中国也几乎遭遇煤炭短缺的类似情况。地方政府为改善生态指标,关掉了煤矿和热电站,尽管煤炭在能源平衡中占比依然超过一半。结果伴随秋天寒季的到来,很多省政府甚至不得不定量供应电力,企业进入夜班生产制,营商电费上涨。通过购买煤炭、电力和其它能源载体,其中包括从俄罗斯进口,才克服了危机。
俄罗斯原材料供应商准备改用人民币结算
中国根据情况得出结论:生态需求当然是重要的,也是需要的,但不能为了绿色日程违背经济规律,盲目拒绝碳氢能源。重要的是,保持经济发展需求和生态愿景的平衡。因此,中国明白俄罗斯作为能源伙伴的重要性。目前,“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已在运行,2025年进入设计能力后的年供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经过蒙古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建设问题已在探讨,年供气量设计为500亿立方米。今年2月普京总统访问北京时,中俄还签署了“远东路线”的天然气协议,年供气量为100亿立方米。
现在,很多欧洲国家在尝试比赛,看谁能更快地放弃俄罗斯天然气。布鲁塞尔对俄罗斯采取的保护本国经济的应对措施不满,具体说来,用卢布支付所供应的天然气。欧洲委员会认为,要求用卢布支付天然气,是在破坏对俄制裁措施。另一方面,欧洲人没有太多的解决方案:或者用卢布结算,或者不再购买天然气。
目前,欧洲在积极向可再生能源过渡。需求巨大,但供给严重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教授认为,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仅有政治意志是不行的,还要有相应的替代能源发电设备生产物流供应链。这是相当完整的科技领域,并非一日能够建成。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也增添了不确定性。
他说:

“我认为,能否实现可能还有待观察,因为放弃油气转向可再生能源不仅是决心问题,还牵涉到相关的设备供应,以及风能、太阳能的开采水平、生产基地等事项,不是有想法就能够实现的,这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一过程还取决于今后开采的实际成本的竞争性。实际上自俄乌战争开始以来,国际能源的变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以及地缘政治的变局都在演变当中,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前景目前来看还不是非常清晰。”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太阳能板生产方面迈出大步,前提是2000年代末,对该领域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太阳能板价格下降了10倍多。但北京明白,仅依靠可再生能源风险过大。因此,还在同时发展核能、水电和天然气发电。中国计划将水电发电量增加到380吉瓦,2025年前,还增加70吉瓦的核电。在此期限之前,才计划逐渐淘汰煤炭发电站,总发电量仅为30吉瓦。
如果说,中国在努力但非常谨慎地向可再生能源过渡,而欧洲出于政治考量欲自断后路。根据欧洲统计局数据,2019年,欧盟电能总产量为2900太瓦,其中22%来自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不难计算,另有78%来自传统能源。在此情况下不能忘记,欧洲能源载体中进口占大部分。而且,约有23%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有些国家,比如德国的进口量甚至超过50%。
“美元时代”何时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