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家为何成为中国院士
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科学家都有可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前提是他对中国科学技术的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具有国际公认的高度学术权威。
“对我来说,中科院的决定出乎我的意料。我认为推选很严格,我认为这是我自己的荣幸,”热列布佐夫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谈到了他的第一反应。
格利·热列布佐夫于 1938 年出生在西伯利亚的泰舍特市。50 年代中期他在一家汽车维修和机械厂担任电气装配工。 1958 年他考入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物理数学系,并于 1963 年顺利毕业,获得放射物理学学位。为了在北极组织一个观测站,他被任命为诺里尔斯克综合磁电离层站的站长,并从1964 年至 1973 年在那里工作。他于 1983 年成为物理数学博士, 1990 年成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七年后他成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作为日地关系物理学科学委员会主席,他特别关注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影响的研究。随后,他成为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和科学院主席团“太阳活动和日地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基础研究计划的协调员。
热列布佐夫坦诚道,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同事工作的认可。他说:
“但我必须马上说,在这项工作中,一个人几乎无能为力。如果你身边没有团队,不会有任何效果。幸运的是,一方面,我们20多年的所有工作都是集体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不仅吸引了杰出的科学家,也吸引了年轻人。”
据热列布佐夫院士介绍,中国有大量的年轻人来到科学领地——他们是一批执着、顽强、有思想的年轻人,他们知道如何学习,并积极探索新事物。他们正在迅速发展,而且意识到研究的前景、规模和战略重要性。
与中国携手
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SB RAS)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已有20多年的历史。双方合作的最重要成果之一是创建了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
这一合作的历史始于上个世纪,即 1999 年,是在一次专门讨论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与东南亚国家科学院科学关系的会议上。格利·热列布佐夫回忆说:
“休息期间,我会见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教授。在回答他关于与中国科学家合作的问题时,我谈到了我们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同行之间缺乏广泛的科学联系。当然也有一些来自中国的科学家与我们研究所的科学家合作。我注意到我们有兴趣与我们的中国同行组织更广泛的联合研究。几个月后,在中科院院长的指示下,中国代表团抵达伊尔库茨克,与我院建立了科学联系。”
第一次访问后又过了几个月,第二个大型科学家代表团访问了我们的研究所,为此准备了 20 多个联合项目。热列布佐夫院士接着说:“这成为创建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的基础,我们在这次访问期间签署了该中心的章程。由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合作,西伯利亚分院日地物理研究所与中国同行之间的工作关系开始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发展。”
据格利·热列布佐夫院士介绍,这些年中科院院长路甬祥院士,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简称“空间中心”)主任顾逸东教授、中俄空间天气联合研究中心第一任联合主任,“空间中心”副主任并后任该中心主任的吴季教授,以及“空间 中心“的史建奎教授。为组织合作给予了巨大帮助。
热列布佐夫院士说:“此外,我们不仅与‘空间中心’,还与中国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密切合作。”
中心成立20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约400篇,出版集体专著两部。定期举行联合工作会议,许多俄罗斯科研机构和组织的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
热列布佐夫指出:“联合工作的经验证明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如果课题迫切,任务现实,获得的材料水平就高。”
格利·热列布佐夫因他在同中国开展科学合作的贡献而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中国科学院金质奖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热列布佐夫说:“与中国本身一样,中国科学也在快速发展。中国科学家加强卫星研究,组织载人航天。他们很快就走完了我们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因为他们能够很快掌握并有效地利用其他国家和科学家的经验。他们意识到,除了在卫星和航天器上进行机载测量外,还应该开发地面仪器。”
人类必须与地球和谐相处
格利·热列布佐夫院士几乎一生都在研究太阳对我们的星球——地球的影响。在与卫星通讯社记者的交谈中,他反复强调他是如何欣赏中国科学家在研究太阳活动方面的科学潜力和兴趣。他说:“我们亲眼看到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对象——太阳及其对近地空间(包括低层大气)的影响的兴趣是如何变得越来越浓的。我们知道我们的技术圈依赖于太阳上的过程,以及这种依赖是多么危险。为了避免这些自然灾害,人们必须深入了解太阳上发生的过程,学会预测未来,最重要的是设想在这种宇宙现象的负面后果发生时如何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在中国,他们非常了解所有这些任务。”
按照格利·热列布佐夫院士的说法,人类必须学会理解地球和附近空间的过程:“你对大气的‘组织’了解得越深,我指的不仅是表层大气,还包括它的上层,它与岩石圈和海洋、电离层等的相互作用,周围世界的和谐就越让人感到惊奇——发生的一切都事出有因,而所发生的一切都会不无后果。诸如灾难性地震、毁灭性火山爆发、强大的海啸和风暴等现象都是地球的生命活动。这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对地球的正常生活来说是一场灾难,与之抗争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研究这些现象,学会在这些不断变化的条件下生活:选择正确的建筑地点,正确建造,学会更准确地预测地球上的天气和近地空间的物理现象。因此,我们需要好好研究我们周围世界的本质,找出其中的规律并理解它们。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现象之间的联系,我们就能更好地适应地球生活,我们将能够预防负面后果。”
“我非常热爱中国”
格利·热列布佐夫院士在与中国同行的长期研究工作中,不止一次到过中国。他同卫星通讯社记者分享了自己在中国逗留、与人们交流过程中给他留下的深刻而生动的印象:“我非常爱这个国家,我很高兴去那里。中国的自然、建筑、文化,最重要的是,人是令人惊奇的。他们非常好客,亲切,非常务实。与这些人一起工作并保持友好联系是愉快的,当然,这对我们的合作也很有用。”
据中科院新闻办的消息,2021年有25名外国公民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们分别来自巴西、英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法国、瑞士、瑞典和韩国等国。 2021年中国科学院新成员名单还包括65名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