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根据能源消耗的增速,结合货运周转量和贷款量的增长,可以比传统GDP指标更准确地评估经济发展。对中国而言,与许多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电力是确保生产不间断运行和发展的最重要资源。
今年秋季中国和许多其他国家一样面临电力短缺。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异常天气条件以及自然灾害影响了替代能源的发电。例如,欧洲平静的夏季大大降低了风力发电量。其次,向可再生能源过渡过快、鲁莽,以及随后放弃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炭,导致能源载体供需失衡。当事实证明替代能源无法应对时,开采传统燃料的内部资源已经显得捉襟见肘。结果,石油、天然气、煤炭的价格急剧上涨。
最后一点,能源危机是由于克服先前 COVID-19 疫情引起的危机所致。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工业开始迅速复苏。但由于全球从 COVID-19 中“复苏”的不均衡性,全球供应链仍然受到严重限制——在许多国家存在疫情限制措施。供应中断、集装箱、船舶、甚至卡车司机短缺——所有这些都让行情变得更加复杂,包括燃料供应。
结果今年秋天中国一度遭遇严重电力短缺。许多地区都实行了能源消费配额制。企业被迫减产、转夜间运行,以免高峰时段给电网带来负荷,甚至停产。在危机高峰期的 9 月份,中国的煤炭进口量甚至比 10 月份高出 18.2%。现在,虽然进口数据仍比去年同期增长92%,但形势已趋于稳定。政府为降低能源价格、打击投机行为、增加国内煤炭产量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已经奏效。
不过,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警告说,在即将到来的供暖季,能源供需平衡极其脆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黄晓勇告诉卫星通讯社记者,似乎未来十年中国将无法以此前假设的速度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黄晓勇教授说:“目前国际上整个能源供应是呈现比较紧张的状态,有不少国家都因为能源问题出现了一些状况。中国在过去一段时期减煤任务较重,落实了不少相关政策。当国际环境出现问题后,国内短期在适应需求方面出现了一定空缺。从长期趋势来看,降低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消费比例是既定方向。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减煤并非易事。根据过去的情况,煤炭占比的下降幅度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多。因此我认为减少对煤炭依赖的过程或将仍然持续一段时间,10年之内应该不会有特别大的下降幅度。”
除了煤炭,中国还在增加其他能源资源的进口。1-9月俄罗斯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71亿立方米,比原定的每日供应量还要高。10月底,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报道,对华管道天然气供应量创下新纪录:日供应量超过合同规定供应量的19%。总体来看,1-10月对华供气量同比增长22.3%,达到9900万吨。中国也希望增加液化天然气的采购。中国石化上周与美国供应商 Venture Global LNG 公司签署了一份为期 20 年的合同,每年供应 400 万吨 液化天然气。黄晓勇专家认为,天然气的份额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他接着说:
“目前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消费比例位居第三,仅次于煤炭和石油,应该说在中短期天然气仍然处于继续增长的态势。未来天然气无疑会替代一部分的煤炭,但是这一过程不会那么迅速。另外,这其中也牵涉到其他的替代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的发展进程。”
中国承诺分别在 2030 年和 2060 年实现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当然,这样一来,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放弃煤炭和向清洁能源过渡,毕竟中国 52% 的能源平衡仍然依赖煤炭。当前正在执行的五年计划(截至2025 年)规定,煤炭在能源平衡中的份额减少,非化石燃料的份额增加到 20%。治理污染是三大“攻坚战”之一,是中国政府和同贫困和金融风险斗争一样的首要任务。因此,不排除中国将更多地依赖进口来满足其需求。实际上目前中国也正在这样做。10 月底中国正式请求俄罗斯能源公司 Inter RAO 至少将 11 月和 12 月的电力供应增加一倍。俄方同意完全满足这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