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长阿诺达斯·普兰克维丘斯 (Arnoldas Pranckevičius)在华盛顿的一个安全论坛上说:“我认为这在很多方面都敲响了警钟,特别是让欧洲同胞明白,如果你想捍卫民主,就必须站出来表达支持。”
普兰克维丘斯还说,为了让欧洲在世界上具有可信度并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它必须“针对中国采取行动”。
他说:“中国正试图让我们变成一个实例——一个反面实例,让其他国家不再跟着一起这样做,因此,西方社会、美国和欧盟的回应方式是一个原则问题。”
立陶宛的对华政策相当强硬。今年4月22日,立陶宛议会举行所谓涉中国新疆人权问题听证会。后来立议会通过一项涉疆动议,声称中国在新疆实施所谓的“种族灭绝”。中国驻立陶宛大使申知非在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事实胜于雄辩》澄清事实真相,并称这是一场反华政治闹剧,充斥着谎言和虚假信息。
此外,5月22日,立陶宛外长兰斯伯格斯宣布该国退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跨区域合作机制“17+1”。兰斯伯格斯还鼓动其他欧洲国家一同退出“17+1”合作机制,攻击该机制对欧盟构成了“分裂”因素。
今年8月,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对此,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朔教授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德国、法国等欧盟大国十分看重对华关系,积极寻找对华竞争和合作的平衡点,而像立陶宛这样的小国并没有太多这样的顾虑,因此更愿意向美国靠近,这背后有拜登政府的拉拢,也跟欧洲内部对华看法的分裂有密切关系。
他说:“首先,立陶宛现在确实迎合了一些欧洲所谓的反华声音,这些反华声音中有些是亲美派,因此在中美之中他们更认可美国。特别是拜登上任以来编织所谓的盟友体系对付中国,因此一些亲美国家当然就站出来宣扬反华。
其次,最近几年中欧之间的矛盾确实比以前要多得多。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在很多领域欧洲感到中国的竞争越来越强,他们对中国实力的上升感到担心或者恐惧。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制度不够自信,认为中国走一条跟他们不一样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会给他们的制度红利带来威胁。而一些所谓的政客们就把自己国内的问题归咎于中国,认为是中国给他们带来所谓的各种各样的麻烦。”
与此同时,王朔教授强调,立陶宛呼吁欧盟要团结起来对付中国不会在欧盟产生作用,立陶宛的声音无法代表整个欧洲,也不会得到欧盟国家的广泛认可。
他说:“欧盟把对华战略制定得非常清楚,中欧之间这种竞争性和合作性的两面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洲跟中国发展关系的宗旨并没有变,中欧之间合作的基本大局也都还在。通过欧洲追求‘战略自主’可以看出欧盟很多国家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中国与欧盟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据欧盟统计局今年2月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2020年欧盟27国与中国货物贸易在疫情中逆势双向增长,中国首次取代美国成为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此外,中欧领导人始终保持密切沟通。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6次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5次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今年4月,中法德领导人还举行了视频峰会。
此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5日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通电话。习近平指出,中国和欧盟是两大独立自主力量,双方有必要加强战略沟通,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符合中欧共同利益。而米歇尔表示,虽然欧中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不同,但欧中均支持多边主义,双方需要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经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开展合作。持续发展欧中战略伙伴关系,符合双方人民共同利益。欧方愿同中方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加强对话接触,有效妥善管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