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重申,中方愿意继续向阿富汗人民提供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帮助阿缓解暂时困难,实现经济重建。王毅呼吁国际社会更多地支持和理解阿富汗,希望塔利班最终与恐怖组织保持距离,尤其是同“东伊运”等恐怖组织划清界限,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打击。
中俄两国的表态反映了双方解决阿富汗问题的共同立场。同一天俄罗斯总统阿富汗问题特使扎米尔·卡布洛夫在莫斯科表示,美欧冻结阿富汗的外国资产“绝对令人发指,必须解冻”。这位俄罗斯外交官说,莫斯科预计本周将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商品名单已经形成,其中都是食品和药品。”扎米尔·卡布洛夫还表示,实际上“莫斯科机制”的所有参与者原则上都准备认真考虑承认阿富汗临时政府的问题,以回应阿方在调节局势的所有问题上的积极反应。2017年创建的“莫斯科机制”的参与者有俄罗斯、阿富汗、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印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美国。
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近中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纳塔利亚·扎马拉耶娃认为,中国可以与塔利班临时政府合作,但要在某些条件下。纳塔利亚·扎马拉耶娃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
“在卡塔尔与塔利班的会谈凸显了中方的谨慎态度。迄今为止北京尚未正式承认喀布尔当局;事实上中国已决定不首先这样做。但显然这迟早会发生。因此访问多哈会见塔利班是中方的一种半认可。这是北京向塔利班发出的信号——我们继续与你们合作,但在正式承认之前,显然双方还有一些步骤需要采取。中国可能在安全问题上保留对塔利班的某些要求,特别是对‘东突运’的活动存在担忧。”
“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国际社会普遍共同关切的,包括俄罗斯、美国、欧盟等也都在和塔利班进行接触。一定程度上国际社会是将塔利班政府履行承诺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但是在塔利班有限改变的前提下,国际社会还是需要寻找一些途经,向阿富汗人民提供直接的帮助。我个人认为目前国际社会是形成一个共识,一是要和塔利班进行接触,二是接触并不意味着承认塔利班政府,比如不把援助和承认政府等直接挂钩。可以说这也是一种折中的务实方式,既没有公开承认塔利班,同时又有助于解决阿富汗人民面临的困境。”
王毅周二与塔利班临时政府代理外长穆塔基的会谈已列入中国外长访问的议程。周二扎米尔·卡布洛夫表示,美国阿富汗问题特使托马斯·韦斯特准备访问莫斯科进行磋商。这位俄罗斯外交官还透露,由于技术和后勤方面的原因,他们的会谈也可能在“扩大的三方”会谈期间在伊斯兰堡举行。前一天扎米尔·卡布洛夫还表示,德国阿富汗问题特使将于10月27日抵达莫斯科进行磋商;此前这位俄罗斯外交官已经会见了自己的法国同行。中俄不仅在新形势下协调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方法,而且已经成为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阿富汗局势的主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