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于2021年1月公布讨论,得到了公众的正面回应。肖雪萍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获得通过,表明中国社会对家庭对青少年健康发展所作贡献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深。
“我认为这是时代的进步,说明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意识有所提升。过去可能很多父母都是遵循本能,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简单直接。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养育孩子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照顾,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促进法》草案的出台,更多地是希望推动家庭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肖雪萍专家指出。
立法者表示,缺乏适当的教养是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主要原因。法律规定,离婚或分居的夫妇也必须履行养育责任。肖雪萍认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健康的教养无疑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最有效的方法。她认为,“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整体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对于青少年犯罪方面的影响。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应当向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在遵守社会规则方面以身作则,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
目前尚不清楚,将如何在实践中落实新法。对于即将到来的变化,许多网民感到不安。一方面,新立法将有助于加强家庭内部教育在社会中的首要作用,并将为此向父母提供必要的帮助。另一方面,如果类似训诫是公开的,那么这可能会给孩子和他的父母带来过度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责和社会谴责可能导致各种负面后果。
这部新法律是在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日益增多的背景下通过的。过去几年,中国青少年罪犯人数有所增加。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继2016年出现大幅下滑后,2019年中国青少年罪犯人数首次增长5.12%。统计数据恶化的原因不仅与不当教养有关,还与不正确的社会环境有关,例如近年来中国当局一直在积极打击的拜金主义。
“青少年犯罪可能也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环境之间有一些关联,虽然这种关联没有家庭的影响那么大,但是也不容忽视。比如若是社会特别关注物质层面的需求,当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有此认知时,会导致青少年也接受到同样的信号,认为金钱就是一切,提高他为了追求金钱而违法的概率;若是整个社会观念都在宣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青少年在接触到这样的信号后,也能相应地去约束自己。另外,过去我国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实施了‘撤点并校’政策,会导致孩子不得不在小时候就离开父母到学校去生活,这就是社会环境层面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少成年人一对一的引导教育,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小心走了错路,而这可能并不是父母能够去阻挡的因素。所以总体来看,无论是来自家庭还是社会的影响,归归根结底还是需要青少年持续性地接收正确、健康的价值观”,肖雪萍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介绍说。
根据今年 3 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12 至 14 岁之间的未成年人应该对故意杀人和身体伤害等某些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此前,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
中国著名制片人、金盾影视中心主任李学政在微博上就山西忻州一名社会青年当众殴打女学生案发表评论称,有必要出台相关法律:
“少年恶霸有时比成年黑恶势力还要狠毒,国家应该适当修改有关法律,以应对越来越猖獗的少年犯罪行为。这种公然暴打未成年女孩子的恶霸,是社会未来巨大的犯罪隐患。没有法律的威慑,这种人类垃圾只会越来越多!”
根据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的整体规则,犯罪时年满 16 岁的俄罗斯人必须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对于谋杀、故意造成严重身体伤害、非法制造爆炸物、性侵犯型暴力行为和其它一些罪行,规定从 14 岁起追究责任。父母不履行职责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不承担抚养和照顾孩子的父母责任,可能导致父母权利受到限制或遭到完全剥夺。此外,父母必须把孩子刑事犯罪所造成的损失赔偿给受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