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或放缓,但将更加自然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广交会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拥有克服经济困难的一切手段和资源。李总理指出,经济稳定存在若干影响因素,但政府不会允许严重放缓,更不会允许经济衰退。
Sputnik
中国新项目将把印度在绿色能源方面甩得更远
中国总理南部之行是重要的,原因如下:首先,每年一度的广交会的分量相当之重,这表明,中国依然是国际贸易主要玩家之一。此外,传统上,广东省被认为是中国的主要出口集散地。这里集中着诸多生产出口商品的工厂,比如纺织和电子产品。目前,这些企业正遭遇非同寻常的世代。
因中国和很多其它国家持续能源危机,很多公司电力供应不足,工厂不得不减少能源消耗,这意味着生产量减少。再有,局势对中间商品供应商也有负面影响,而此类商品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厂家所需要的。苹果、Nvidia、英特、特斯拉等公司已向自己的合同商发出警告,因中国生产困境可能导致供应中断现象。
李克强总理向工业家们保证,将最大限度地供应电力,同时保障消费者和主要生产商所需。总理还强调,北京有足够的手段,克服业已出现的局面。
专家:中国扩大煤电价格浮动区间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也有利于今后中俄能源合作
一方面,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危机后恢复的不错,消费、工业生产和服务领域都在增长。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从2020年第二季度开始,始终保持着超过50个点的增长率。另一方面,外部因素引发不良影响。首先,正如李克强总理所指出的,存在物流问题,比如集装箱短缺和港口工作出现中断,从而导致运输成本严重上升。比如从中国向美国运送货物,近一年来上涨了10倍。其二,目前的能源危机,远不是中国的问题,而是世界现象。问题源于各国经济恢复不平衡,进而造成能源短缺,价格严重上涨。第三,对大多数国家来说,通胀都是严重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西方国家不够审慎的货币政策。
他说:
“首先,近一段时间初级产品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暴涨,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美国等西方国家非常规的货币政策。若要解决这一困难,很大程度上面需要中国与美西方国家共同采取宏观政策的协调,才能够取得效果。只是这一协调不取决于中国单方面的意愿,还要看美西方国家,包括日本在内是否有意向。其次,我国近来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大力打击过去在商品生产销售和运营等方面的投机行为。另外,在中国和其他一些贸易伙伴国能够保持防疫步调一致的前提下,还可以对商品市场实施调控和干预,抑制商品市场过度大幅暴涨,运用储备等工具共同进行宏观调控。”
“就运输成本高涨问题而言,我认为同样需要进行调控。一是在国内采取相关措施,抑制国内物流运输成本的提高,以防过高的物流费用损害整个国民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二是需要力争开展国际合作来解决国际运费成本的升高,毕竟这方面的问题不是中国自己就能解决,还涉及美国国内工会体制等国际问题,所以需要开展深入的国际合作。此外,我认为跨国反垄断调查等工具,也可以是一个着手点。”
中国能源短缺的原因还在于,中国承诺到2030年到达碳排放高峰,而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毫无疑问,全球气候变化是个尖锐问题,要求每个国家、更别说中国这样的大经济体最大程度地参与其中。但不管怎样,还是要考虑到能源的现实状况:能源平衡结构、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以及地理和社会经济状况。目前的危机恰恰表明,很多国家并不急于放弃化石燃料,发展可再生能源。比如欧洲,夏天风力不足,而去年冬天又特别寒冷。预计,今年的情况类似。由此,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明显无法满足所有消费需求。中国的能源平衡中,50%多是煤炭发电,但中国处于生态考量却在积极缩减采煤量。目前的情况时,从国外买煤对发电公司来说异常昂贵。李克强不久前在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强调,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这必须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要结合近期应对电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况,深入测算论证,研究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
目前的局势是,企业所承担的成本过高。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9月份,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创下1996年以来10.7%的上涨纪录。专家梅新育指出,国家当然将为商界和工业企业提供一定的支持,以使他们以最小的损失度过难关。但不要期待,国家将拯救问题或无效企业。不管这样,企业本身要承担自身生命力的主要责任。
他说:
“企业有生有死,应以尊重市场规律为主。值得注意的是,需要避免企业破产在短时间内对经济结构造成系统性风险。另外,对于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企业的破产危机风险,我们已经在过去处理海航破产重组的过程中找到了示范性解决方案,今后也应当根据这一示范严肃市场纪律,不能助长道德风险。即使对救助的大型企业集团采取破产重组措施,相关的责任人也必须承担个人责任。”
北京给出的清晰信号是,尽管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起领导作用,但市场要素正决定着资源分配。此前,中国政府实施很多指令性措施,短期内当然对克服危机有帮助,但却导致未来基础性经济不平衡。房地产市场过热,经济杠杆增长过快,家庭债务负担过重,这些问题都是过去市场机制发展不足造成的。
市场规律当然是残酷的,但却能够帮助找到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新冠疫情经验表明,被认为是自由市场支柱的西方发达国家,正积极实施国家干预。然而,支持经济增长的量化宽松政策,正造成通货膨胀问题。中国在走自己的道路。北京继续实施精准支持措施:比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地方政府债券、削弱对购房者贷款发放的控制,甚至,还为某些公民提供补贴。尽管如此,中国监管部门在不断重申,中国将长期保持温和的货币政策,将通胀风险降到最低,尽管增长速度没那么快,但这种增长却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