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煤炭,欧洲将挨冻。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加速了通货膨胀。绿色能源没有发挥预期效果。气候义务被证明无能为力。世界上很多媒体都充斥着这种可怕的头条新闻。电力短缺同时出现在完全不同的市场——欧洲和亚洲。例如,中国在其大部分省份实行了能源配给制度。从政府的最新声明来看,这已经是一个防止居民电力供应中断的问题。欧洲国家严重关注其经济状况和社会稳定,因为天然气价格每天都在刷新新纪录:几个月内价格几乎翻了三倍。此外,储气设施正在迅速耗尽——根据电力工程师的预测,蓝色燃料只有在冬季异常温暖的情况下才足够。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亚洲,都没有应对寒冷天气的“B 计划”。
为什么会这样?众所周知,当多个负面因素同时出现时,就会发生灾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战略中心的一项研究表明,每个因素都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由政治、经济、气候原因造成的。只是现在情况已经孕育成熟。
第二个因素是对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信赖。没有人认为存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必须为减排而奋斗。然而掌握新能源领域的过程应该是平稳渐进的。鉴于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像欧盟那样依赖风力发电是危险的。今年夏天就异常平静无风,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远低于预期。
顺便说一下,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全球绿色能源炒作的影响。北京宣布到2060年全国将实现碳中和。中国发起了一场大规模运动,以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煤炭生产,并淘汰落后的燃煤电厂。但是煤炭在能源平衡中的份额仍然超过50%。现在,当国家需要增加发电量时,完全可以通过扩大燃煤电厂的运营来实现。但毕竟煤炭产量也减少了,技术上不可能快速增加。结果,不得不采取极端的电力配给和释放国家煤炭储备的措施。就连对被暂停进口的澳大利亚煤炭也采取了行动: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对储存在港口仓库数月的煤炭进行了快速清关。
COVID-19 疫情在不同国家的不均衡表现导致了物流中断。由于疫情造成的封锁,油港断断续续地工作。因此,燃料的运输不再像以前那样有规律地进行。此外,问题既存在于国际贸易层面,也存在于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燃料的层面。例如,在英国,许多加油站空无一人——汽油短缺。这是由于缺乏油罐车司机,他们要么在疫情高峰的封锁期间被解雇,要么受到英国退欧政策的影响。以至于他们不得不让士兵去开油罐车,以某种方式解决燃料短缺的问题。
现在每个国家都像在疫情期间一样,自己解决自身问题。例如,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已下令各银行,包括所谓的“政策性银行”,为煤炭行业和电力供应商提供稳定的信贷。与此同时,监管机构警告不得将信贷资源用于投机交易,包括燃料期货。此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要求国有能源企业不惜一切代价确保电力供应稳定。法国和西班牙当局呼吁对欧盟能源市场进行改革。他们认为有必要为消费者调整电费,后者的电费呈指数增长。英国人在恐慌中购买汽油和柴油,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短缺。
令人惊讶的是,西方政客还未得出最简单的结论,尽管上次的结论还是疫情爆发时提出的。如果问题本质上属于全球性,那么它只能通过全球性的协调措施来解决。毕竟,抗疫措施的不均衡性是失衡的先决条件,而失衡也是当前能源危机的罪魁祸首。今天虽然一些国家不惜一切代价解决能源问题,但危机还会在世界其他地方重现。如果出于政治野心,干预能源项目的发展,让位于有损常识的炒作,这种危机可能会成为生活中的常客。举个例子,无需看得太远:一年前预计 COVID-19 将在六个月内被击败。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说,这种新的疾病可能将长久与人类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