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公司越来越多地觊觎中国的知识产权

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公司,越来越经常地遭遇知识产权诉讼。去年,针对在华公司诉讼案件与2016年相比,增加了3倍。长时间里,中国一直饱受国际社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不足的批评。但现在,中国已成自身知识产权成就的动力之源。
Sputnik
中国商务部:中方支持在WTO框架下讨论对疫苗等知识产权的豁免问题
去年,中国一审法院接到28528件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案件,这要比一年前多出1/3。诉讼的主要内容是版权、商标权被侵,以及知识产权专利协议遭到破坏。据Nikkei Asia报道,日本Mujirushi Ryohin公司像以前一样,卷入中方的10起知识产权法律纠纷。中国公司甚至与世界大型公司上法庭。比如苹果公司,不得不和中国小I人工智能系统研发公司进行长期诉讼,该公司对苹果的诉讼标的是14亿美元。他们认为,苹果使用的Siri语音系统,是通过不正当使用小I研发的技术创制的。
数十年里,中国一直是“大型拷贝机”的形象。自身技术较少,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健全,很多精明的中国人简单地拷贝外国产品和品牌。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在发生变化。首先,中国已能自行研发技术。近年来,中国进入专利领先国行列。比如2020年,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共提交了69000项申请,比任何国家都多。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起草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在131个国家中居第14位,超出日本两个点。中国在世界创新和关键数字技术领域,正赶超发达国家。5G方面,中国的专利数量最多。中国GDP中的数字经济占比为36%,在GDP总增长中超过2/3。考虑到去年中国政府已将大数据看成是与传统劳动、土地和资本相当的新生产要素,有必要搭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机制。
在此方向已做了很多工作。中国大大强化了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2019年,对《商标法》进行了重申,其中,禁止提交不准备使用的虚假商品申请;《反不正当竞争法》为纵容商业秘密泄露者设定责任;2020年的《著作权法》,将最高损失赔偿额提高了10倍。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在接受卫星通讯社采访时指出,近年来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使中国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利。
他说:
“我认为这说明我国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在转变。从立法层面来看,过去几年我们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全面和系统,并且还有其它法律作为辅助性的保护制度,比如竞争法。从执法部门和司法诉讼角度来说,执法官员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近年来经常会出现具有指南性意义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例。总体上我认为这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全面发展产生的一个结果,使得企业客观上可以利用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媒体:美国启动从电信网络中拆除并替换华为和中兴等中国公司设备的计划
中国公司的业务经营不断取得与世界科技巨头相媲美的成就。他们需要法律对自己资产提供保护,其中包括知识产权。同时,中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与中国公司相向而行。中国法院应一方当事人的请求,制定出临时措施,禁止在另一司法管辖区提出类似诉讼。比如,根据武汉法院裁决,美国InterDigital公司被禁止在其它司法辖区对中国“小米”公司提出诉讼。不然的话,将被处以每周相当于100万美元的罚款。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针对华为、BBK Electronics和韩国三星也有过类似裁决。三星最近在与瑞典爱立信打官司。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希望在法律框架内保护自己的利益。
专家翟巍指出:
“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得到优化的大背景之下,企业主观上也更愿意主动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益。我认为中国正在日趋成为知识成果的发源地,而且处在从知识产权大国转型为强国的过程中。当前中国政府提出鼓励技术创新和核心科技发展,进一步推动企业聚焦于技术的原创,更加能够推动这一趋势的加速转型。”
中国新的五年规划指出,应在GDP中支持工业生产占比,甚至提高其竞争优势。多年时间里,西方国家一直是中国关键技术的源泉。但在关系逐渐恶化背景下,北京已经意识到,有必要依托自身力量与生产独创技术。中国推出很多目标性规划,比如《中国制造-2025》、《中国标准-2035》。这些规划,都恰恰是为了巩固中国的工业和创新潜力。实践证明,中国在世界价值链中走的越远,那么将有更多的国家想制约中国的发展,或者觊觎中国的知识产权,但这是得不偿失的。近年来,中国商界甚至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技术,一流企业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