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国向太空送去了第一批本国空间站的建设队伍。三名宇航员乘坐“神舟十二”号飞船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太空探索。主要任务是检查、调整并在必要时修理轨道站核心舱的设备。为此,机组人员将进行几次太空行走。到目前为止,中国宇航员只进入过一次没有空气的太空。那还是2008 年从“神舟七号”飞船上进入的太空。
刘伯明是执行此次任务的宇航员之一。由于他已经有组织进入太空的经验,因此他被选为执行此次任务的机组人员之一。他说,“神舟十二”号的太空行走将使用中国设计的先进的新型太空服。
俄罗斯《生意人报》指出,中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除了建立自己的轨道站外,它还包括向月球和火星的飞行,以及到 2035 年与俄联邦航天局一起建造一个月球站。
“天宫”国际空间站建成后很可能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一个空间站。只有依靠它,国际空间合作才能继续下去。早在 2018 年 5 月中国就邀请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在其空间站平台上进行合作。
俄罗斯人也希望前往中国空间站。俄罗斯宇航员马克·谢罗夫在接受圣彼得堡广播电台 METRO 采访时表示:“令人欣慰的是,俄罗斯国家航天局将与中国同行合作。我认为这样的合作很有前景。我希望我们的宇航员能前往中国国家空间站,而中国宇航员前往我们的国家空间站ROSS(计划2025年开建)。”
宇航专家兼科学记者伊戈尔·利索夫在接受《报纸》网站采访时说:“我认为中国专家自己并不真正在意这是否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里程碑。他们是在按照自己20年前制定的计划进行。显然需要一个永久性的空间站——他们做到了。需要飞向月球,他们就将飞向月球。”
在伊戈尔·利索夫专家看来,中国的航天发展清楚地提醒世界其他地区的人们载人航天的重要性。另一些人则在中国空间站上看到了新的机遇。
他说:“欧洲人早就在盯着这个方向,寻找在中国站工作的机会。”
正如伊戈尔·利索夫所说,中国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项目。
他说:“中国人在空间站中装满了具体研究领域的专业科学实验台。例如,研究燃烧过程,或零重力下的非接触焊接。还有一些多用途实验台,可以邀请中外研究人员放置他们的设备。首次竞标已经结束,一个俄印项目胜出。”
早在 2019 年就已知道,有17个国家在中国轨道站开始运作后可以前往工作。将在新空间站开展的第一批国际项目包括 9 项研究课题,有来自 17 个国家的专家参与。项目涉及微生物学、天文学和微重力物理学等领域。
宇航员马克·谢罗夫 告诉记者:“我们的中国同行无疑已成为太空探索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天宫”空间站轨道组装将于2022年底完成。 “天宫”的预计使用寿命为15年,即大约到2037年。在空间站运行期间,中国的空间技术显然将有大幅提高。
《俄罗斯报》指出,不排除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人将乘坐返回的飞船飞往轨道站。2020 年 9 月在中国成功测试了此类设备的原型。据报道,这项新技术“将使往返轨道的旅行更加方便和现实。”该设备的技术特性尚未公开。中国媒体援引专家的话报道称,这种新型航天器可将宇航员和太空游客送入轨道。